“一带一路”(英文:TheBeltand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图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提出的旨在推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宏伟战略构想。至今,“一带一路”沿线已有60多个国家,涵盖约44亿人口。去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提出要将“一带一路”打造成“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及“和平丝绸之路”。
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中国“绿色领导力”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写进了国家的发展规划,也列入了联合国的生态规划。对外,中国要在“一带一路”全球经济发展布局中发挥领导力。绿色发展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共同利益的交集点。国际社会应携手在“一带一路”中把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等行动协同起来,共同推进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契合了沿线国家的需求。随着沿线国家陆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环境社会考量也逐渐成为相关国家的关切。例如2016年12月,巴基斯坦气候变化部召开“中巴经济走廊环境主流化”研讨会,与会代表提出需重视清洁煤电、项目环评等议题,有代表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应建成“生态走廊”。
在海口举行的“中巴经济走廊环境主流化”研讨会
“一带一路,生态先行”,在我国推动“绿色丝绸之路”的进程中,作为全球景观行业领军者的东方园林,凭借与“一带一路”契合的理念,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在丝绸之路沿线踊跃布局绿色生态修复工程。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上,吉林、辽宁、重庆、广西、内蒙古、甘肃、山西、云南等地都能看到东方园林的身影,从生态造园到水体治理,从荒漠造林到文化传承,东方园林找到了生态与文明的完美平衡。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上海、浙江、海南等地,凭借“三位一体”+水务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理念,东方园林的生态项目也在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周边经济的增长贡献着力量。
昆明市莲花池公园
沿线国家特殊差异带来挑战
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拿到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大战略布局。在这种大框架下,“一带一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比较突出。首先,沿线国家取得“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共识就是个挑战。“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大,发展差异也很大,比如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其次,“一带一路”沿线虽然是能源富集地区,能源供给和需求双方也有匹配优势,但水资源紧张,生态脆弱,气候保护任务非常艰巨。沿线国家很多是发展中国家,排放量很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同时差异也体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间,两者存在的问题特点不一样,也需要分别对待。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保护也将面临四方面压力。第一,中国对外投资项目的环境保护问题做得不到位。自己做不到位,怎么去领导别人?这是很现实的挑战。第二,中国在国外的很多能源资源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风险没有加以重视;第三,中国顶层层面缺少一致性行动纲领或者行动计划;最后,把“一带一路”绿色领导力真正发挥好,对中国也是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