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6日星期六农历乙巳年(蛇)九月廿三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国土部印发《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7年4月26日  ‖  查看3817次  ‖  

    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是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对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理念,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印发实施《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制办法》)。

      今天上午,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管制办法》制定的背景情况和主要内容。

      一、《管制办法》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健全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对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国务院将“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列为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测绘地信局等9个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征求31个省(区、市)和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制定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并制定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方案》,经报中央深改办审核并经国务院审定,3月24日由国土资源部印发实施。

      二、《管制办法》主要内容

      《管制办法》共7章30条,分为4大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共1章7条。对《管理办法》编制的目的、原则、适用范围、生态空间的概念定义,以及用途管制的基本制度、主管部门和管控依据等作出规定。

      第二部分管控措施,共3章13条,提出在生态空间调查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空间布局、用途落实等基础上,明确生态空间区域准入,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之间,生态空间内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管控,以及生态空间内部各类型之间用途转用许可,并提出休养生息、生态修复和改造提升等措施。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共2章9条,提出确权登记、协同管理、协议管护、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保障,并明确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制定了试点实践、基础信息平台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等制度。

      第四部分附则,共1章1条。明确了《管制办法》施行的区域和时间。

      三、《管制办法》的主要考虑

      (一)在定位上,贯彻落实改革要求,体现自然生态空间管制的综合性、基础性作用。《管制办法》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协调现有各类生态空间用途管控的相关制度,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是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依据和规范。《管制办法》重点明确生态、农业与城镇空间的转用管理和生态空间内部用途转化规则与要求,严格控制生态空间转为农业、城镇空间,确保依法保护的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服务保障能力逐渐提高。

      (二)在用途管制模式上,体现了分级分类管理的管制思路。分级管理是指,将生态空间范围内划定的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的要求进行管理,实行特殊保护。其他生态空间,原则上按限制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执行区域准入制度,限制开发利用活动,在不妨害现有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允许适度的国土开发、资源和景观利用。分类管理是指《管制办法》暂不改变目前各部门已有管理事权,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部门职能,对各类生态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管控。

      (三)在管制依据上,以空间规划为依据,协调衔接各类专项规划。《管制办法》提出通过编制空间规划,确定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空间,明确生态空间保护目标、总体格局、重点区域和管制要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其他生态空间的数量与布局,作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统一依据。同时,应通过组织编制中心城区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落实空间规划要求,对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进行细化。

      (四)在管制方式上,除指标控制外,进一步强化空间控制,通过空间布局落实生态空间保护目标,体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自上而下主要体现在,国家通过制定调查标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标准、监管平台和用途管制规则,确保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空间在下级规划中得到落实。自下而上主要体现在,通过编制市县级空间规划,强化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落地管理,作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依据。

      四、关于《管制办法》实施

      《管制办法》是一项新的制度设计,其有效实施需要与国家空间规划改革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等相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做好衔接,同步推进。因此,《管制办法》将通过开展地方试点的方式实施,积累经验,为在全国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提供实践基础。我部起草了《试点方案》,拟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级空间规划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等工作,在福建、江西、贵州、河南、海南、青海6省选择省、市、县级试点,及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近期,我部将召开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会议,部署试点具体工作。

                  
    上一篇: 住建部放权园林企业资质利好谁?
    下一篇: 东方园林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