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星期日农历甲辰年(龙)腊月十九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园林论坛 >> 专家视野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组图)
    信息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7日  ‖  查看2282次  ‖  
     4月24日下午,亚洲园林大会暨第六届园冶高峰论坛---新型城镇化与宜居城市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教五楼成功举办。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规划研究国际中心的于立主任以《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为题发表精彩演讲。于立主任巧妙的将两个议题衔接,指出生态文明需要转变的就是经济和城镇化的传统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载体,需要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以下是演讲的主要内容:
      于立: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很荣幸有机会和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各位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今天我想谈的是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想谈谈为什么我们需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为什么我们要推动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有些人理解的仅仅就是环境,实际上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积极应对气侯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是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它是一个国家大的战略。
      生态文明的原则
      一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二是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四是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五是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总结它的五个原则可以看到,它有几个关健词,即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以人为本、文化、转型。
    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又是什么关系呢?有不少的研究对它进行了解释,我觉得生态文明需要转变的就是经济和城镇化的传统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载体,这就需要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需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主要源于中国资源环境的压力,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要求。
      在过去的30年,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对城镇化带来的巨大问题,在创造了很多生活环境和提高人民的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贫困差距,以及严重的污染。中国当前有55%左右的城镇化率,但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很多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居民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城市和福利和城市的生活方式。未来还有几亿人要进入城市,这些人必然会带来资源的增长,我们能够说不进行城镇化了吗?这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政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个必然的任务,这些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环境污染
      污染的问题,30多年将近40年的建设,我们遭受的污染太严重了。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不到1%的中国大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联合国环保署2014年的报告提到中国10条主要河流的30%以上的水质严重污染;中国城市4000多个地下水监测点的59.6%为严重污染水源;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有7个;99%的城市人口呼吸的空气所受到的污染是欧盟安全标准的3.5倍;因为空气污染所造成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经济成本每年约在1573亿元,占GDP的1.16%。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污染治理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贫富差距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能源的利用和排放
    资源短缺的压力
      中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紧迫性,除了环境原因,还有资源和能源因素。我们不得不在全球9%的耕地,7%的水资源,4%的石油,2%的天然气的资源基础上,完成全球21%人口的城镇化。为此大家可以想像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土地利用效率极为底下!原来我有个同事到中国来,之前他们都知道中国人口中档,土地缺乏,到中国以后他说你们的土地不缺乏,你们土地特别多,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看看你们的道路,你们的道路标准比欧洲宽多了。确实是,我们的土地城市道路所占的比例占到城市用地的30%,到了现在这种标准还在使用,并没有改。过去几十年的城镇化是一个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占用耕地的过程。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一个城市过去20年的城镇空间扩展示意图
      气候变化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左上角的图,说中国哪些地区可能会遭到水灾呢?这些就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这几年在城市看海、干旱的问题每年都发生。这是2013年7月30日,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吧,那一年35度以上、40度以上的气温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就是气侯变化所造成的问题。气侯变化不仅仅带来洪水,还可能带来干旱的问题,有的地方在搞南水北调,因为北方缺水,气侯变化以后谁也不知道到底哪个地方缺水哪个地方不缺水。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气候变化带来雨水变化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热岛效应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城市内涝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大雪封路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干旱导致水库萎缩
      这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吗?并不是,它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20世纪的现代主义基于一个信念,即科学的各种可能性,认为功能城市是解决当前城市问题的方式。我们的城市发展是以化学能源为基础的系统建立起来的,包括煤炭、石油等的生产,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结果就是这些自然资源出现短缺,碳排放的增长,发展不可持续。一直以来,人类都相信自然界能够吸收城市所排的所有气物,我们自以为自然界能够无休止的供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物资、能源,中国没有摆脱这种思维方式,没有摆脱这种发展模式,因此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我认为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转型和创新。社会-技术转型理论认为,转型是体制的整体变化,包括技术、行为模式、文化价值、政策和机制等要素;是一个系统协同变化的过程;是多个行业主体共同参与及彼此协调的过程,包括市场、企业、消费者、知识和技术创造者、政府等;它强调对构成相互依存的、制约和扼杀创新因素的社会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机构和基础设施的变革;转型是对长期形成的基本形态进行变革,因此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社会技术转型过程中需要不同子系统的创新,包括技术系统、经济系统、管理系统、政治维度、社会和文化要素。在整个转型过程中,所有的子系统不可或缺,需要整体运作,相互配合。
      要解决这种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变更常规的思维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各自从新的角度承担自己的责任。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不应该成为一种对立面,应该成为一种合作方;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人的行为以及人的作用,只谈到了低碳的作用,效果不一定很好。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于立: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经济绿色转型,UNEP研究报告显示,2%绿色经济的GDP对未来带来重要影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即转变传统的生产和运作机制,实现综合的生态发展。
      污染的产生是因为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资源没有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通过绿色发展,开发清洁型的生产程序和产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综合目标。这种方式对于市场和企业而言是受欢迎的,因为这意味着生产力的提升,也意味着提供了减少成本、增加获利前景的投资机会。
      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政府这几年重大的战略之一。除了开拓国际能源供给,过去几年,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重要的途径,仅2010年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20.4亿元,但任重而道远!
      根据英国石油研究公司的报告,这几年中国的能源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2013年,煤仍然是主要的燃料,但是历史上是最低的。石油是第二大化石燃料,所占的比重却是1991年以来最低的。过去10年,天然气的使用增长了2倍,占能源燃料的5.1%,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增长了2倍,达到9.6%。可再生能源增长最快,第二位是核能源,水电占4.8%。
      在整个发展可再生能源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有供给,但是需求量却不够。因此促进可再生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要制定在电力、供热和交通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强制性配额目标,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市场。制定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有机结合。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需要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约因素,农民工要进城就必须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现在研究了两代农民工,但整体来讲,共同的因素在于教育、职业、居住,以及子女的上学问题。
      最重要的住房问题,住房的供给对农民工融入城市有较大的影响,能否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能否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保障。就业问题,在城镇获得适宜的、合理报酬的、能够维持城市生活的就业岗位,是农民工融入城镇或人的城镇化的第二个重要条件。子女教育,完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能够拓宽农民工后代的社会上升通道,这也是人的城镇化的第三个重要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更关注子女的上学情况,不希望自身受教育不足的遗憾延续到下一代,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而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关乎的产业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是否能够成功。
      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需要有创新的和继承的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转型,需要具备自由浮动的思考,常规的专业领域的思维和运作方式无法适应新的要求;需要将不同专业领域的理论和理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需要在跨越传统的专业领域之上进行运作。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是在矛盾中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是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三者之间各自有自己的目标,相互之间经常是矛盾的或者是冲突的。
      除了新的思维方式,我觉得还可以借鉴一些老祖宗的思维方式。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和处世的观点都具备可持续的原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就有了,为什么实施不了呢?因为我们总是受到某一些价值观,某一些思维方式的限制和影响。
      这种制度性思维方式在每个国家和每个行业都存在,但是要改变这种思维模式也非一日之功。
      谢谢大家!
                  
    上一篇: 孟兆祯:共学园冶 传承创新
    下一篇: 国有苗圃的 “花样”发展路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