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原产于日本南部,中国华北、华东及云南昆明庭园。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4~5米,常数杆丛生。叶大,掌状,五至七深裂,裂片长椭圆形,基部心形或楔形,有光泽,边缘有锯齿或波状。叶柄长,基部膨大。10~11月开花,花白色,伞形花序集成圆锥花序,顶生。翌年4月下旬果熟,浆果近球形,紫黑色,外被白色。
生长习性
原产日本暖地近海的山中林间,喜阴湿而暖的通风环境,在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微酸性壤土上生长茂盛,中性土亦能适应,不耐干旱,稍畏寒,但有一定的耐寒力,在南方一般年份冬季不受明显冻害,萌芽力尚强。
栽培技术
播种
播种繁殖在4月下旬采收种子,采后堆放后熟,水洗净种,随采随播,种子平均发芽率为26.3%,发芽率较低,由此,随采随播不是八角金盘理想的播种方式。因为八角金盘果实为浆果,种子含水量较高,而且有一层黏液附着在刚洗干净的种子表面,妨碍氧气进入种子内部,造成种子缺氧,而且容易使种子发生霉变,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而经过阴干的种子恰好克服了这些缺点,种子阴干5、15、25d后种子平均发芽率分别为60.0%、75.3%、51.0%,种子发芽率较随采随播分别提高了33.7%、49%和24.7%,如不能当年播种,自然干藏的种子发芽率为18.5%,冰箱干藏的种子发芽率为48.7%,冰箱干藏的种子发芽率较自然干藏的种子发芽率提高了30.2%;说明八角金盘的种子经过冰箱干藏后能够相对地延长其寿命,而且对于提高种子发芽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播前应先搭好荫棚,播后1个月左右发芽出土,及时揭草,保持床土湿润,入冬幼苗需防旱,留床一年或分栽,培育地选择有庇阴而湿润之处的旷地栽培,需搭荫棚;在3~4月带泥球移植。
扦插
于3~4月份进行,以沙土作基质,选二三年生枝基部剪下,截成15cm长,插入土中2/3,按实压紧,充分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插穗先萌芽,后发根,约有1个月假活期,搭棚遮阴,加强管理条件下成活率较高,6~7月扦插发根快,但管理难度大。
分株
结合春季换盆进行,将长满盆的植株从盆内倒出,修剪生长不良的根系,然后把原植株丛切分成数丛或数株,栽植到大小合适的盆中,放置于通风阴凉处养护,2~3周即可转入正常管理。分株繁殖要随分随种,以提高成活率。
生长环境管理
培育八角金盘要掌握“避强光、保湿润”的原则,盆栽可用腐殖土、泥炭土、少量的细砂和基肥混合配制成培养土,一般用12~20cm的盆栽植。盆栽须置于棚内湿润、通风良好的半阴处,避免阳光直射而引起叶面发黄甚至将叶片灼伤。在新叶生长期,浇水量可适当多些,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植株叶片大,水分蒸发量大,因此盛夏季节盆土宜偏湿些,早晨浇水要充足,防止叶片发黄或脱落。棚内空气过于干燥时,还应向植株及周围的地面喷水。其余的生长时间内,浇水应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冬季应减少浇水次数,提高其抗寒性。夏秋生长季节,每隔半月施一次肥料,可用稀薄的腐熟饼肥水或人粪尿,施肥时,盆土宜稍干,以利植株吸收。生长适温为18~25℃,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如果通风不良,叶缘也会焦枯。越冬温度以7~8℃为宜,不应低于3℃。一般每年3~4月换盆一次,可结合换盆进行修剪,保持优美株型。栽培八角金盘,若不留种子,可于花后立即剪去花梗,减少养分消耗。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有烟煤病、叶斑病和黄化病,在养护时要加强水肥管理和通风透光,特别是冬季,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如有病害发生,烟煤病要及时用干净的棉布将煤污擦去,并喷施百菌清等杀菌药进行防治;叶斑病多发于夏季,如有发生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黄化病可用硫酸亚铁水进行叶面喷施来防治。主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和红蜘蛛,如有发生可用速介杀防治介壳虫,用铲蚜防治蚜虫,用三氯杀螨醇防治红蜘蛛。
园林用途
八角金盘叶形大而奇异,是优良的观叶树种,适宜配置于庭前、门旁、窗边、栏下、墙隅或群植作疏林的下层植被。北方常盆栽,供室内绿化观赏。
繁殖培育
常用扦插法繁殖,扦插时间2~3月或梅雨季均可,要注重遮荫和保持土壤湿润,成活率较高。移栽须带土球,时间以春季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