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农历甲辰年(龙)腊月十八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园林论坛 >> 专家视野
    李建伟:新型城镇化下的景观与城市生态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5年6月8日  ‖  查看3123次  ‖  
    “坚决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化、城镇化和新型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及的政策方向,昭示着城镇化已成为21世纪影响我国的重大举措。
      为此,我们有幸专访到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EDSA-东方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李建伟先生,就当下城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
      李建伟先生于1995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景观艺术硕士学位,美国注册景观规划设计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会员。当代知名景观规划设计师,“生态设计与艺术相融合”的引领者,主张景观设计最大限度作到人工结构与自然结构的平衡,以景观设计统筹城市规划、水利、交通、建筑等各项规划设计。现任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OL)首席设计师、EDSAOrient总裁兼首席设计师、东方艾地(ID)景观设计院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李建伟: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以阜阳为例,公元一千年以前,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到公元两千年的时候,就变成一个很大的城市。膨胀的速度是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
      飞速的城镇化的建设,导致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这种状况的很大因素在于,我们在不了解怎样建设城市的时候,就已经建成了全世界最多的大城市。针对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有这样几个看法:
      1、新型城镇化需要的是将已建区域进行完善改造
      新型城镇化不应该再继续扩大城市的面积,大肆建立新的城镇,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新建成的区域的优化和改造上。很多新城由于建造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配套、招商等设置的并不到位,品质不高,因此资金不能回笼。如何让这些既有的区域改造得更为有效率,功能更为完善,才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如今应该注重的地方。如果连那些个“鬼城”都盘不活,还建新城干嘛?
      2、农村,不应成为城镇化的牺牲品
      城镇化的另一大问题便是麻木的建设,使农村的资源掏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城镇化的发展,让我们的城市集中了所有资源,包括人才、资金、产业等,而导致农村资源流失。现在,很多农村的农耕资源遭到破坏,以往优秀的农业文明正在消亡,城镇化让农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受到严重的打击。我们并不否认,城市需要发展,但决不能麻木地将资源全部集中于城市,而是要重拾农村的文明,优秀的农业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
      3、城市应该服务于农村。
      新型城镇化,一定不能只谈城镇化,而是要理顺城镇化与新型农业化的关系。形成一个城乡良性互动的关系。过去的农村孩子在乡间有很好的私塾,也可以去城里上中学、大学,没有户籍的限制。医疗、卫生、公共福利都是共享的。城里人也可以到乡村置地创业。城市和农村在体制上就不能分开。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是为所有人服务的,包括城里人和农村人,这样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城乡统筹。
      CHLA:以北京的城市规划为例,近些年提出了许多规划理念,如社区化、功能区划分、整合等等。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流域的规划。在您看来今后北京水生态方面面临最大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您认为切实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李建伟:北京以前有很多的水系、池塘,为了建设,于是全都填埋了,成为了建设用地。当雨水到达地面,都落进管道排出城外,地下水得不到补充,逐年下降,河流干涸,湿地退化导致北京的缺水现状。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留住雨水。海绵城市的提法,或多或少的可以帮助到北京,但在北京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难度相对较大。海绵城市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蓄水的能力,你得有地方留住雨水、净化雨水。实质上就是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过程。如果想实现这一过程,需要有很多的下沉绿地,做为蓄水场所。雨水在接触地面后不会流入管道,而是吸收到绿地里面。应该多在高速公路、公园里面建造一些低洼地,才能有效的保证水资源的储存,下渗补充地下水。
      第二个方面,我认为北京要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所有的开发建设一定要做到雨水平衡。要建设‘海绵城市’,不能仅仅依靠自觉、自律,十分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海绵城市”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
      对于北京的城市规划,除了水生态方面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交通、绿地设置等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师去主导这个城市的发展,通过景观生态的思维,改变现状。如建设穿城的交通和生态廊道,将楔形绿地连接等。这样在空间中,既能构建起生态系统,又能通过廊道通风,减少空气污染。
      CHLA:李先生有一篇很有名的关于“城市建设与水生态方面”的论述,其中提到需要多部门协作才能建设生态城市。这其中就存在一个谁主导、谁辅助的问题,您怎么看待?
      李建伟:我认为,有能力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等都可以作为团队的主导。我在美国曾做过一个迪斯尼的项目,是关于一个滨水开发的设计工程。不同于国内的做法是在立项之后,我们将规划、建筑、景、市政等各方面的设计人员全部统筹协调起来,研究这个项目中每一个问题的时候,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都会坐在一起去研究讨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业并不是脱离的。对此来说,谁来主导不是重点,关键是不同方面的人员都要在其中统一协调。风景园林在这方面具有统筹协调的优势。
      我们国家的规划沿用的还是前苏联的规划体系,缺乏生态的概念。而且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来说,缺乏产业依托。因此,我也一直在推崇一个观点,便是景观统筹,景观设计师一个十分综合类的学科,这个行业足以引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在主导城市规划、河流体系建设、交通规划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CHLA:我们的城市发展在大量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这是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模式问题。不光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人文生态也遭到了破坏。那么对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必然是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也有大量的工作。请谈一下在修复和保护这个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李建伟:怎样修复被破坏的绿地、山体、河流等,我认为这其中涵盖太多的学问。所以,我想以很实际的案例来说明。前不久我去到了北京房山,那里一共有五条河流贯穿,旁边还有矿山工厂等,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都显而易见。可是你可以想象,这地方在过去应该是一个水源充沛,生态优美的地方。怎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新的生态平衡呢?“水”是问题的关键。当时我在分析这个项目的时候,依托自然的山体特点,将U型山体建议打造成一个水资源涵养林带,并通过植树造林同时开发休闲旅游度假。这样一来,既有了产业依托,又能够带动这里的生态建设。建议不能光种植灌木,而是要大量种植大树,利用大树的深根系才可以有蓄水的能力。并且,在其中建立生态廊道,可以采光通风,同时对空气污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态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关键是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生态不只是技术的问题,而是要有创新性的方法去因地制宜的解决。
      再以阜阳为例,城市原本水源充沛,但因需要防洪,将河流两边原本的湿地建为堤坝,由此一来河流的断面被压缩,堤坝越建越高变成了泄洪渠。本来水资源充沛的地区,因为留不住水,变成了缺水的城市。我们在这个项目中,继续发掘问题的核心,改造的方法是将河流分流,引导到城市的边缘,恢复旁边的湿地,同时,建造滨水景观,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分流措施,达到了防洪、蓄水、造景一举三得的效果,地区生态得到良好的平衡。
      迅猛的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不只是旧貌换新颜,更多的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修复,靠的不仅仅是科研技术手段,需要的是创新性的思维,因地制宜,找到问题的核心点。对于城镇化,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园林人任重道远。行业,需要的不再是快步前行,而是要停下脚步反思。要重新审视每个行业人的角色,慎重对待每一次的规划设计,停留、思考、卸成轻装,再出发……
                                                                                                     (摘自中国风景园林协会网)
                  
    上一篇: 国家发改委城镇化专家李铁:城镇化的智慧路径怎么走?
    下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郑惠强:提升社会组织承接能力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