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铜陵,春和景明,山清水碧,生机盎然。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恰逢铜陵市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三年来,铜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着力推动一江两岸融合联动、协调发展,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新铜陵。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征程上,铜陵初步形成了观念转新、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转一解决”转型模式,成为全国典型案例;在绿色发展上求突破,坚持源头施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色调。
生态为先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春风和煦,骑行在铜陵城乡的绿道上,两旁景观树木枝繁叶茂,条条森林通道串乡连城。
“这几年生态文明‘一号工程’的持续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改善。
”铜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建设生态山水铜都、打造皖江绿色生态廊道,铜陵市相继完成了铜芜路、铜都大道、滨江大道等10余项绿道工程,实施了滨江岸线、秀水河、黑砂河等水系绿化工程。全市建成省级森林长廊示范段173.9公里,形成翠环绕城、林带穿境的森林景观。
铜陵以矿立市,但长期的矿山开采和偏重的工业经济结构,一度破坏了铜陵的生态系统。面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机遇,铜陵市践行生态优先理念,重点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净土工程”。
“修复长江生态岸线,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必须壮士断腕,立足铜产业引领高端化、生态化发展。
”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整体要求,铜陵市委市政府“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打好生态守护战。
围绕“四美四高”(聚焦山水美,推动实现生态高颜值;聚焦产业美,推动实现发展高质量;聚焦人文美,推动实现精神高追求;聚焦生活美,推动实现幸福高指数),实施“十大行动”,推动139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深入推进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综合整治,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强入江排污口治理,全面完成规范化改造和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清水入江”。
转型升级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3月28日,由浩鲸云计算科技公司与铜陵市合作组建的安徽长江工业大数据公司挂牌成立。这是铜陵市与阿里系强强联合,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深度合作成果,也是用数字化为老工业城市赋能的创新探索。
铜陵六国化工公司实施的“工业大脑”项目,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计算后,将磷矿石矿粉细度等指标进行改变,公司的磷酸萃取率平均提升了0.22个百分点,最高提升0.56个百分点,预计每年能为公司带来约500万元的经济效益。
“铜陵市与阿里云公司合作共建铜陵‘工业大脑’,旨在借助阿里云的大数据技术能力,结合铜陵的工业优势,推进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工业大数据产业。
”铜陵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胡振南介绍,铜陵市委、市政府已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
工业之于铜陵,是与生俱来的荣耀和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
铜陵以铜立市,因铜而兴,围绕铜采炼、加工逐步发展起铜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如今,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眼下,新一轮信息通信技术正在与制造业紧密相融,抢占智能制造的高地,加快铜陵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已然成为铜陵工业发展、城市转型升级的新使命。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凤凰涅槃、新兴产业破茧成蝶。深入实施产业替代升级专项行动,“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培育发展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形成以新动能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替代极,非铜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1%提高到45%以上。
创新驱动
着力谋求高质量发展
“铜陵举办此次大会的意义远远不止于签约多少项目,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铜陵发展优势和氛围。
”4月11日,长三角(铜陵)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会在铜陵召开,15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会,45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携带科技成果参会。说起参会的感受,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表示,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好项目在铜陵落地开花结果,为铜陵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科研机构引进已是铜陵打造发展“智库”、聚集高端要素、提升创新能力的“法宝”。近三年来,该市共组织各类专项对接活动100余次,邀请20多位院士及400多位高校院所专家、教授来铜开展对接和项目合作,组织实施技术合作项目280项,开发各类新技术、新产品300多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80多项。其中古德生、张文海、刘文清、宁津生、常印佛、赵文津、陈毓川、欧阳平凯、张福锁9位院士在铜建成7家院士工作站,为铜陵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提供高端智力支撑。
铜陵铜产业企业拥有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年来,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多项国内先进铜合金产品,如铜陵高铜科技公司研发了C194、C4450、C7025高端合金产品,打破了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铜冠铜箔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先后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坚持稳中求进、变中求新,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初,铜陵市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在创新驱动上求突破,着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铜陵市大通镇江上“清洁工”朱长宏:“水更清了,江豚游得更畅快了”
一叶扁舟,两支摇橹。耳边是船桨拍水的清脆声响和往来船只的阵阵汽笛;眼前,是江面泛起的点点涟漪和岸边的绿树红花,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只江豚跃出水面……这样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水中游”的美好画卷让人觉得十分闲适、美好。然而,整日驾船“漂”在江面的朱长宏、顾月娥夫妇却无心欣赏这些美景,作为江上的“清洁工”,能吸引他们目光的,只是那些或漂浮或藏匿的污染物,打捞起了这些垃圾,他们的脸上才现出笑容。
今年50多岁的朱长宏夫妇原来是铜陵市大通镇上的渔民。 2016年,他们收起网兜渔船,退捕上岸,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转岗做起了江上“清洁工”。
选择提前退捕转产,结束自己数十年赖以为生的渔民生活,朱长宏夫妇并不后悔。作为世代在船上生活的渔民,他们亲身经历了长江水域环境的恶化,也感到十分痛心。
“水质越来越差,鱼越捕越少,特别是以前经常能看到的江豚,现在很少能看到了。要是大伙都还一直捕下去,这里的水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朱长宏说,提前退捕上岸虽然牺牲了一点个人的小利益,但比起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并不值得一提,心里甚至还有几分骄傲。
作为大通镇唯一一支守护江面清洁的队伍的一员,朱长宏夫妇的工作是辛苦的。清洁作业区从青通河大桥到羊山矶,全程七八公里,往返一趟需要三四个小时,两趟结束基本上就近天黑了。朱长宏说,一天下来,胳膊也会很酸痛。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顶着太阳晒,还得穿着厚厚的救生衣,人就像在蒸笼里。在寒冷的冬季,迎着江面的大风,冻得直哆嗦。而他的妻子顾月娥,因常年划桨,风吹日晒,两只手一到冬天便会皲裂、生冻疮。
虽然如此,但朱长宏对这份工作却是满意的。“刚开始的时候一天要捞上千斤垃圾,现在多的时候一天也就打捞三四百斤,一船舱都装不满。
”朱长宏说,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水上清理力度的加大,现在江上的垃圾越来越少,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绿色发展加速转型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这为我们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殷殷嘱托,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实干治污,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和“连环拳”,换来了一江两岸碧水蓝天。
在过去的2018年,铜陵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11.4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7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酸雨出现频率6.2%,同比下降26.6%。
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铜陵市始终立足资源型工矿城市实际,在肯定成绩中正视问题,在直面挑战中抢抓机遇,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的新特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艰巨复杂性和现实紧迫性。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标本兼治、系统施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做好生态保护的“加法”、节能减排的“减法”、绿色发展的“乘法”、污染防治的“除法”,坚决打赢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柴油货车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努力实现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城市水质、四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受污染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森林覆盖率等重点环保目标,打出污染防治组合拳,打好生态环保持久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是场输不起的硬仗,必须以铁腕治污的魄力、以持续攻坚的举措抓环保。铜陵市坚持点面结合、长短结合,紧盯重点指标、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平台,明确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以“不贰过”的决心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的整改落实,聚力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园区环境治理、城区餐饮业油烟整治等重难点工作,积极争创国家无废城市,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奋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工业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作为正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期的工业城市,铜陵市坚持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关系,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真正把“绿色”作为转型的主色调,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绩效上;坚持从产业发展入手着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生态增值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一江两岸永葆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