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星期五农历乙巳年(蛇)九月十五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广州公共空间如何建设?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日  ‖  查看1003次  ‖  

    广州公共空间如何建设?

    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为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点赞。南方日报记者肖雄摄

      10月31日下午,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的论坛环节,邀请了全球8位专家学者,就城市发展的创新技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等议题发表见解,为广州的城市发展把脉出招。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让不同背景的人聚集、交流及认同

      大城市的交通堵塞令人头痛。人们希望有更好的公共空间,提高生活质量,充分享用公共权利,这成为衡量宜居城市的指标。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公室专家布鲁诺指出,当前全球城镇化超过50%,应该把城市化作为解决发展问题的工具,提倡以人为本,提高城市环境宜居度。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席李察尔从专业角度解读智慧城市项目。他指出,生态并非城市司空见惯的绿树花草,人类居住最需要循环生态系统。随着技术普及,城市最终都会成为智慧城市。

      针对国内不少地方公共空间不适应实际使用需求、大而无当的现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公共空间建设应终结以形象为需求的做法。要从人的使用空间体验、使用需求出发,走向更人性化精细化创新,打造品牌公共空间。如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就是好的范例,它们让一个城市有一个令人自豪的公共空间,促进不同背景的人聚集、交流及认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摩拜共享单车的有效推广,使很多城市的出行方式产生变化,不仅代表了新的消费模式兴起,还说明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要靠科技创新来解决。他举例,北京和伦敦两座城市待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停车空间总量可以减少5%到10%,届时人们更愿意在城市的街道步行或休闲,预计5到10年可实现这一愿景。

      城市老建筑“活化”

      城市的历史建筑保护了集体记忆

      专家指出,城市发展不仅是硬件建设。历史文化的根脉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城市空间改造时应逐渐摒弃重经济价值的思维方式,要把社会责任放在核心位置,更多考虑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

      美国建筑师学会香港分会会长王绍恒分享了香港的例子。他介绍,香港60%都是公共用地,住房用地非常少。年轻人希望拓展公共空间供娱乐社交,就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或把历史建筑开放给公众使用。老建筑活化项目保护了本地人的集体记忆。

      意大利帕德瓦大学副校长波尔图女士分享了改造活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案例。改造城市中央被遗忘的场景,重新设计新的公共空间,激活历史建筑使闲置空间得以善用。波尔图说,城市的历史建筑是当地人身份认同中重要的一环。在实施改造工程中重整翻新、使用可再生能源、循环使用特殊材料等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上一篇: 探讨明日城市设计 2017中国国际建筑系统博览会将在沪开幕
    下一篇: 住建部关于命名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的通报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