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正在热烈地公示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从3月29日至4月27日,市民可登录市规划国土委网站预约参观。天生有着大局意识、关注宏观远景并想知道自己家门口未来变化的北京市民,自然对规划极感兴趣。据了解,用“门庭若市”来形容这次公示很是恰当。
其实,北京市民关注城市规划并非为此次独有。自1984年北京市开始公示城市规划以来,历次规划展都曾经引起过热烈关注,笔者也是关注者之一,每次都抱有极大热情研究这座城市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城市规划给我们画出的美丽图景,总是令包括笔者在内的北京市民以美好憧憬。
但是,对于这次规划展,笔者失去了热情。虽然也仔细研读规划草案上所描绘的细节,比如人口控制数、森林覆盖率、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床位数比例、人均体育用地面积、PM2.5年均浓度控制指标等,但笔者对这些数字承诺失去了信心。原因在于,历次规划中所描规划的目标,重要数据都没有实现。如果此次规划仍是一个实现不了的规划,只是纸上谈兵,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对规划以及对规划的制订者有信心。
自1984年以来的每次规划,一个重要数据就是人口控制数。但如果我们严格按照规划文字和实际人口比对,得出的答案就是,规划从来都是一纸空文,虽然决心很大,但突破规划、跳出规划、无视规划的决心更大。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其中的一个细节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规划,对北京水系改造描绘得很美好、很细致,细致到2000年“实现护城河通航,实现通惠河通航,实现从红领巾公园通过朝阳公园可以坐游船到颐和园”。真的是很美很美。笔者就居住在红领巾公园朝阳公园附近,至今不仅没有看到通航,甚至看到这里的水系比那次规划前还要差许多,可通航的条件已经完全被高楼大厦所破坏。
这次公示的规划草案,的确又有不少亮点,包括“四个空间层次范围,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加强九个方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等,理论性系统性都较之以往规划强很多。规划草案强调这次规划“明确到2030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远景展望到2050年”。特别提及了“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
规划得不到严格实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甚至包含着复杂的因素,不能完全怪罪于规划者,也不能完全怪罪于对规划的破坏者。问题的关键是,规划若不能在法律的保护下完成使命,任何人都无法保障规划的完美实施。2030年的北京,会是这次规划上的样子吗?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应该是对这次规划从纸上落到实地的一次检验与要求。
(原标题:城市规划不能总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