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0日星期日农历乙巳年(蛇)九月十七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从生态链到产业链 内蒙古治沙成果显著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7年7月27日  ‖  查看1258次  ‖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起点。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守望相助,各项事业显著发展。多年来,内蒙古坚持生态治理,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最早,乌海是产煤的地方,这个地方风沙也大,现在你看我们乌海绿化的多好,环境也好,这空气也好,尤其是近五六年环境变好了,可好了。”

      周末,乌海市民白大妈和老伴带着小孙子在乌海湖周边游玩。让她欣喜的不仅是晚年幸福生活,还有这几年乌海的城市绿化。近年来,乌海市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城市的绿色越来越多。随着乌海湖的形成,城市绕城水系开始伸展,昔日垃圾成堆的干沟渠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景观河,蓝天、碧水、绿地相映成趣。这也让乌海的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内蒙古乌海市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史海东告诉记者:“自从乌海湖建成以后,我们的生态大大的改善,近几年绿化投入大概用了50多个亿,尤其乌海湖对生态非常有利,现在小长假自驾的游客非常多,今年的旅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3%以上,游客也逐渐增减,我们不断打造景区优美的环境,我们还从软实力上比如服务、酒店、景区(设施)加上等,(对发展乌海旅游)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分布着乌兰布和、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实施禁牧、植树和大力推广沙产业等措施,在防沙治沙的同时试图走出一条发展致富之路。这样的政策也让当地的牧民得到甜头,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的牧民马忠强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每年的收益少说也在10万以上吧,以前放牧(年收入)在5万以内,以前苁蓉收的少,现在有了苁蓉的收入后,一年加起来20万没问题。“

      梭梭和苁蓉的每亩产值最高可以达到四千到五千元。没有种植之前,这些地区都是荒漠化草原,农牧民全凭国家的补贴来生活。同时,种植梭梭可以防风固沙,接种苁蓉产生经济效益,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祁成宏介绍说,“我们的种苗基地,就是把许多沙生植物培养他的种子和苗子,无偿的给当地合作社的老百姓去种植,老百姓种植出来的苁蓉和锁阳,我们再以市场价收购回来,生产加工产生附加值,通过我们的这个企业也带动了阿拉善周边3万多农民来做这个产业。”

                  
    上一篇: 第三届旅投大会签约31个项目 金额868亿元
    下一篇: 天津市出台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意见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