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成569个中心村规划编制
完成59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规划和569个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在凤阳等20个县,开展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试点,科学确定乡村体系,统筹乡村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机制。在试点基础上,争取2017年底全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全覆盖。
二、落实10.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2016年,我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将全省2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基本信息全部录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系统,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象精准、目标明确。目前,全省已完成10.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万户。 “十三五”期间,全省计划完成49.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2万户。
三、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5%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2万多个自然村环境整治,一大批“脏乱差”的村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省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5%,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达60%。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深化农村生活垃圾三年治理行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环保厅等部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指南与考核验收办法。全椒县开展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省已有10余个县(市、区)已推行或即将推行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模式。
四、35县启动乡镇驻地污水治理
制定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计划,提出到2018年底,实现全省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目标。首批在全省35个县(市、区)启动乡镇驻地生活污水治理,其中巢湖市、潜山县、繁昌县、青阳县列入全国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在巢湖流域、新安江流域、大别山生态保护区等35个县(区)开展县域乡镇污水治理,探索建立县域项目打包、社会投资运营、政府考核付费等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35个县(市、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599个美丽乡镇完成9.1万户卫生厕所改造。
新增52个“国字号”传统村落
在去年进行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中,我省52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公示名单。至此,我省国字号传统村落数量已达163个,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安徽省传统村落“十三五”保护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列入中国、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分别达到200个、500个,全省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发展利用。
五、5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铜陵市大通镇、岳西县温泉镇、黟县宏村镇、裕安区独山镇、旌德县白地镇等5个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肥西县三河镇等21个镇被列为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到2020年,将选择80个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徽风皖韵、凸显“专精美活”、生态宜居的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