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星期二农历乙巳年(蛇)九月廿六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广州走出治污治水与城市湿地保护并举之路
    信息来源:人民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李元胜  ‖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8日  ‖  查看1017次  ‖  

       11月22日-23日,参加“粤建粤美”广东绿色发展主题网络采风活动的记者们走访了位于广州西、东部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和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

      被誉为“广州绿心”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100公顷,由海珠湖及39条河涌组成,是典型的江心洲与河流、涌沟果林镶嵌而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类型。海珠湿地积淀了珠江三角洲湿地千年的果基农业文化,独具繁华都市与自然风光相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特殊等特色,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岭南水果发源地和岭南民俗文化荟萃区。在这里可充分领略“自然、生态、野趣”的果林湿地特色风貌,是市民可及、可达、可享受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全国首例“只征不转”生态建设项目,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

      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47公顷,是天河区按照“海绵城市”理论对智慧城东部水系进行生态建设的一期示范工程。公园结合地势因地制宜开挖出连串湿地泡为海绵蓄水体中心,与可渗透广场、可循环材料栈道、透水绿道等共同构筑雨水收集净化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建设成为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生态循环城市设施,以及休憩科普旅游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湿地公园。

      两个湿地公园呈现的不同景观和在城市中承担的不同功能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人惊讶的是,广州结合治污治水工程,走出一条治污治水与城市湿地保护并举之路。

      规划先行,推动湿地立法体系建设

      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于2014年开展湿地资源调查与湿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规划湿地水系,加快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划分了东北、中部、南部三大片区开展湿地保护工程。东北片区主要围绕流溪河、增江河等大水系,积极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林分改造,构建以水源涵养林为主,山水结合大绿大美的湿地景观;中部片区主要加强对老城区荔湾湖、流花湖、麓湖等人工湖的改造升级,构建水景交融丰富多样的城市湿地;南部片区主要建设以湿地红树林为重点的工业防护林,大力构建滨海生态屏障。同时,推动湿地立法。2015年开始,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牵头起草《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现已完成前期立法调研、征求意见工作并拟定草案注释稿,并已纳入广州市地方立法计划,拟于2017年完成立法工作。通过推动地方立法,健全湿地管理机制,促进湿地保护规范化、法制化。

      综合治污,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广州市结合治水工程,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大力建设或恢复湿地,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在治污治水中促进湿地自然生态和陆地生态系统恢复。广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广州生态水城和水更清建设计划,以流域为体系,以河涌为单位,“一涌一策”进行治理,重点整治了广佛跨界等16条河涌,运用生态修复的手法,打造了东濠涌、荔枝湾涌、石榴岗河等一批林水景观示范工程;二是加强河涌生态治理及保护。强化河涌基本功能,提出保护生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自然生态城市河流的建设要求,划定了河涌蓝线,并出台了河道及其蓝线范围内的保护及管理规定,着力营造水绿生态网络;三是加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如在南沙湿地开展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以及濒危珍稀物种保护等研究,在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湾咀头湿地公园等开展“野生动物进城”示范点建设,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四是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将1184条行政村(社区)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范围,占全市行政村总量的98.2%。治理过程中,积极探索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模式,将污水通过“升流式厌氧池+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过滤处理,选取美人蕉、风车草、芦苇、花叶芦荻、香蒲等耐污性强、净化效果好的水生植物参与降解污染物质,明显改善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出水水质。

      2017年,广州高标准建设的湿地公园将达19个

      广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湿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项目,结合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建设任务,计划到2017年,高标准建设共19个湿地公园。据了解,19个湿地公园将以5种类型呈现:一是滨海型湿地公园,如南沙湿地公园等。以种植红树林为重点,构建滨海滩涂特色的湿地景观,营造候鸟迁徙环境,注重生态修复,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二是城区型湿地公园,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花都湿地公园等。以市民游憩和科普宣教为主,满足中心城区市民的休闲活动场所需求,重点加大对现有的湿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挖掘岭南民俗风情;三是郊野型湿地公园,如番禺草河湿地公园等。以充分利用近郊人工湖、鱼塘等湿地资源,结合防洪、调蓄水利工程,建设郊野型湿地;四是河涌整治型湿地公园,如大沙河湿地公园等。结合该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重点河涌流域治理,疏浚河道和河岸景观整治,打造出体现不同区域特点,集自然生态、地域人文、健身休闲为一体的湿地景观;五是乡村型湿地公园,如萝岗湿地公园水西景区、增城派潭镇榕树吓村人工湿地等。在乡村以生物技术为主,通过人工湿地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治理。

                  
    上一篇: 中国长江论坛在湖北武汉开幕
    下一篇: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 部署全面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