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星期二农历乙巳年(蛇)九月廿六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陕西发现天坑群地质遗迹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李元胜  ‖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5日  ‖  查看1558次  ‖  

       11月24日消息,在陕西省汉中南部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结合部位,新发现地质遗迹200余处,其中天坑49处(超级1个、大型17个、常规31个),直径50米至100米的漏斗50余处,洞穴50余处,其他如峰丛、洼地、石林等岩溶地貌景观60余处。

       这些遗迹主要分布在陕西汉中市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其中,镇巴县三元镇和南郑县小南海镇集中区天坑最为密集,岩溶地貌景观形态最为完整,分布有单体规模最大的镇巴圈子崖天坑、形态最典型的镇巴天悬天坑、坑底有原始森林的南郑伯牛大型天坑。另外,西乡县骆家坝镇集中区发育有雄伟壮观的天生桥,同时还发现了商周时期川陕最大悬棺遗址——“神仙崖”悬棺墓。

       据中新网报道,该“天坑群”地质遗迹分布在北纬33度附近,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地质遗迹分布的最核心区域,地势险要,人迹罕至,岩溶系统完整,生态系统良好,各类地质遗迹均保持原始状态、自然状态、天然状态,基本未受到人为干扰和破坏,是最为完整、最具自然状态的世界级地质遗迹。坑内有原始林区,瀑布等景观,并发现少见的植物和飞猫。部分坑底还有溶洞,洞内分布有石钟乳,石笋,石田,石珍珠等地貌。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卫华介绍,本次发现的天坑主要有原始程度高、科考价值大、开发前景好这3项主要特点。

      

       从地质遗迹本身的物质组成看,天坑、石林、溶洞等都是发育在由古老而坚硬的碳酸盐岩地层之中。这些地层成岩程度高,抗压性强,产状平缓,为其保持自然状态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从地质遗迹周边环境看,地质遗迹分布的最核心区域,地势险要,人迹罕至,岩溶系统完整,生态系统良好,各类地质遗迹均保持原始状态、自然状态、天然状态。

      “汉中天坑群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景观,也是我国岩溶台原面上发育数量最多的天坑群,对其形成机理、条件、演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将对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刘同良说。

      “在20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有如此大规模呈带状分布的天坑群,是世界罕见的。”刘同良说,“这项发现既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也增加了生物研究原始样本。”

      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说:“这次发现的天坑群,集天坑、洞穴、峡谷、溶洞、飞瀑、峰丛、洼地等浑然一体的自然风景,是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宝贵旅游资源,对于丰富旅游产品、挖掘旅游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王卫华表示,陕西将建立天坑群岩溶地质研究工作站,对天坑群地质遗迹的成因、演化及其生物多样性开展长期观测、探测和研究工作,适时启动国家乃至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


                  
    上一篇: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7年研究课题征集公告
    下一篇: 昆明计划“十三五”期间建设30个都市林庄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