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采煤塌陷区,正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广场和旅游景点。这就是坐落于煤城淮北市的南湖公园,我国首批、安徽省第一家集科普教育、游览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矿山公园。它不仅填补了工业旅游的空白,更成为我省矿山修复与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2年,我省相继组编完成《安徽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2012—2020年)》、《安徽省“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谋划了采煤塌陷区建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发展的蓝图。 “十二五”以来,我省推动“矿山复绿”行动与“三线三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专门编制了《安徽省“三线三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2014—2016年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政策与资金的合力,提高治理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共组织实施“三线三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37个,完成治理面积900余公顷。
当年废弃的采石场变成景观园林,塌陷区成为湿地生态公园,山绿了,水清了,“愈合伤口”的矿山大地正在涅槃重生。
本报记者 程兆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