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星期二农历乙巳年(蛇)八月二十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简介
会长致辞
组织机构
协会章程
会费管理
入会指南
大事记
协会动态
新闻发布
近期活动
教育培训
电子期刊
会议博览
行业资讯
业内快讯
国内讯息
省内聚焦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企业资质
会员风采
品牌展示
行业招聘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
行业资源
人力资源信息
苗木供需信息
花卉、草坪供需信息
附属资材供需信息
行业规范
自律建设
服务窗口
业务交流
环球博览
徽派园林
世界园艺
风景旅游
园林论坛
理论研究
科普科技
专家视野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快讯
长江经济带要加快形成绿色视觉标识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7日 ‖ 查看1866次 ‖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就是要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发展,增强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保护生态与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并不矛盾。随着人们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长江流域目前集航运、供水、发电、防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这固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环境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性以及由此引致的修复成本日益加大。要彻底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在提升黄金水道航运等功能中,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加快制定绿色船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促使和引导传统船舶加快转型,促进由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等为支撑的绿色水运以及由长江沿岸滨水景观带为支撑的绿色旅游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经济体系,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小限度地影响和最大限度地恢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环境质量关系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小觑。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功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密度大、开发强度高等原因,长江流域正面临着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大城市资源环境超载问题突出等严峻挑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推动长江流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增加流域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补齐流域绿色发展短板,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长江全流域生态修复,促进长江岸线资源有序利用,切实改变黄金水道左右岸化工企业密布、“黑码头”丛生、污水暗流的发展格局,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实现长江流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的辩证统一。
区域品牌是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和整体形象,是区域信息的载体,是一张“区域名片”,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多年来的粗放式开发和分割式发展,使得长江流域在人们印象中逐步形成了这样的区域特征和整体形象: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但同时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江工业发展各自为政、沿岸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上中下游产业同构现象突出、港口码头无序建设、劳动力以及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垃圾异地倾倒现象日趋增多、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等问题,这愈来愈影响着长江流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棋局中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绿色经济带,有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加快形成绿色化、一体化、国际化的新的区域特征、品牌内涵和视觉标识,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在国际上的良好区域品牌效益和绿色国际竞争力。重点举措包括: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在长江经济带内联合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绿色化、智能化制造业集群。二是要瞄准国际标杆,协同将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绿色城市群,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的绿色化现代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创新基地,将成渝城市群建设成具有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长江水系庞大,提升黄金水道功能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及河流演变规律,协调处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干流支流等关系。由于沿江各地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等的影响,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的现有区域合作机制还较为松散,还缺乏具有整体性、专业性和协调性的大区域合作平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健全,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江海联运和干支联动亟待加强。同时,长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还存在着“多龙治水”局面,上中下游地区资源、生态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决定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需要上中下游地区打破区域分割,共抓大保护,建立起多层次的协商机制。这有利于推动上中下游开发地区、收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现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通过协同治理,努力将黄金水道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
上一篇:
中央深改组批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
下一篇:
第十二届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隆重开幕
---全国部委办网站---
中央政府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台办
新闻办
档案局
信访局
粮食局
烟草局
外专局
公务员局
海洋局
测绘地信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密码局
航天局
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委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办
南水北调办
---全省直厅局网站---
中国安徽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计生委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省质监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管局(省接待办)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档案局
省地矿局
省地方志办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供销社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安徽行政学院
省信访局
省政务服务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国防科工办
省国税局
省气象局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省煤田地质局
省贸促会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各市行业主管部门网站---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
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北市园林管理局
宿州市园林管理处
阜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南市园林管理局
滁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六安市园林管理局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马鞍山市园林管理处
安庆市园林管理局
池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局
铜陵市园林管理局
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黄山市园林管理局
---全国行业协会网站---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景观园林绿化协会
中国建设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天津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重庆园林行业协会
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山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内蒙古
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
吉林省风景园林协会
黑龙江
江苏
浙江风景园林学会
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
江西省城市园林网
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河南园林网
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湖南省园林绿化协会
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广西花卉协会
海南省风景园林协会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
贵州
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
西藏
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甘肃
宁夏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青海
新疆园林网
香港
澳门
台湾
---会员单位网站---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开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合肥绿叶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九狮园林建设公司
安徽新宇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新安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鑫苗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东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构美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省盛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广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朗汀园林绿化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潜川森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佳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市蜀山绿地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格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花之都园林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市紫蓬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新安景观园林有限公司
合肥银河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昌盛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港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中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荣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合肥鸿堃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广阔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盛宝隆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安兴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宜和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三普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地道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星绿木屋木结构有限公司
安徽腾飞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大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诚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萧县炫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灵璧增华山水园艺中心
蚌埠芦山文化陵园
蚌埠市龙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经典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淮南市淮尚园林园艺养护有限公司
安徽春景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滁州市明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奥申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九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万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奥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力生生态集团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汇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红花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芜湖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新达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学友建设有限公司
芜湖祥宽花木有限公司
安徽省龙川绿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宁国市诚信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新时尚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恩龙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市百通生态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恒昶实业有限公司
铜陵市振华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瀚青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潜山县思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宿松县西南花木公司
安徽省双龙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黄山市园林协会
福建省惠安嘉泰石业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皖ICP备16003017号-1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