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7日星期三农历乙巳年(蛇)十月初五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北京通州3万亩藕塘全清退 荷塘变身湿地森林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3日  ‖  查看1472次  ‖  

    随着最后一片藕塘的消失,今年秋天,通州区3万亩藕塘全部清退。退耕的土地之上,万亩湿地森林正不断延展。

    九河下梢  莲藕曾遍种京东南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马驹桥镇姚辛庄村。车行村中,道路两侧是连绵不绝的湿地森林,深秋时节仍绿意盎然。“三年前,这里还是连片的藕塘。”马驹桥镇相关负责人说。

    因为地处“九河下梢”,地势低洼,通州曾是本市重要的莲藕产区,荷塘藕池几乎遍布各镇,达到3万多亩。鼎盛时期,马驹桥镇的50个村庄中,种植莲藕的就有大杜社、小杜社、东田阳等16个。

    在村民张虹飞的记忆里,西田阳村的藕塘一眼看不到边儿,种了不下20年,每年秋深冬初,几十个藕农穿着皮衣皮裤在塘里挖藕,断藕、残藕就在路边叫卖。“他们用高压水枪,一分钟就能冲出一根藕,听说一天能挖上千斤。”

    肥嫩雪白的莲藕被一筐筐运进北京城区,供应八里桥、新发地等农贸市场。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在不少人的想象中,藕塘应是美景如画,张虹飞却连连摇头。她告诉记者,藕塘里荷叶多、荷花极少,掀开密密匝匝的叶子,底下的水也并不清澈,“和公园里不一样,藕塘一般只补水、不换水,有时还散发着土腥味。”

    莲藕“吃水” 生态账一直在亏本

    在农作物“吃水”排行榜里,莲藕名列前茅。

    “想让莲藕长得好,就得埋在30厘米深的淤泥里,水还要淹没塘底20厘米。”一位藕农介绍说,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每年夏天都要补好几次水,再加上采藕时要用高压水枪,一年下来,平均每百亩藕塘耗水量不下五万立方米。

    干旱的北京,水从哪儿来呢?“一是河湖水,二是地下水。”马驹桥镇相关负责人说,种藕大村,几乎村村专门为此开挖机井。

    耗水量如此巨大,经济效益却寥寥无几。按照每亩1000元的承包费用计算,一片百亩大藕塘,每年带给村里的收入也不过10万元。

    近年来,本市逐步清退水稻、莲藕等高耗水农业;随着通州被定位为城市副中心,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加速清退。

    在通州种了几十年藕的藕农渐渐感到了压力: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各乡镇的藕塘都在逐步缩减,市面上的“通州莲藕”也随之越来越少。到2014年秋天,通州全区的3万多亩藕塘仅剩1000亩。

    昔日的接天莲叶渐次变作一方方小水塘。今年,最后的零星藕塘也随之关闭。按照每百亩藕塘每年耗水5万立方米计算,3万多亩藕塘关闭,意味着每年至少能节水1500万立方米,比7个昆明湖的水量还多。

    填塘种树  建三万亩湿地森林

    如今,姚辛庄村的藕塘已变作湿地森林。走在林间,脚下的土质格外松软,踩上去会浅浅地陷一个坑。

    “这土是经过深翻的,所以才会这么塇。”马驹桥镇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退耕之后,要先排出藕塘的积水,然后利用挖掘机进行土壤深翻。多年泡在池塘里,这些土壤要在阳光底下晾晒1个月。

    为了促进莲藕生长,藕农曾向塘里抛撒肥料,导致土壤板结。园林部门就动用大型机械把板结的土壤压碎,再掺入草炭灰等有机物,提高土壤肥力。

    油松、银杏、白蜡组成一道森林环,圈住中央的一大片洼地。穿过森林细看,才发现洼地是菖蒲、芦苇、千屈菜等水生植物的领地,黄绿色的灌木“野蛮”生长。据介绍,每逢雨后,洼地中就汇集成一片小水塘,既能为村庄、农田截留雨水,又能通过缓慢下渗的方式涵养水源。

    再往西南5公里,西田阳村也搭起了围挡。两辆挖掘机开上退耕后的藕塘,除了翻土之外,它们还将开挖景观河流、搭建滨水景观。明年开春,西田阳村的村民就会发现,一出门便是满眼苍翠的湿地公园。

    藕塘变成湿地森林,生态账自然划算,而经济账也颇为值得。马驹桥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建成湿地森林后,给村集体的土地流转费高于之前的藕塘承包费,为每亩1500元。

    告别种藕,村民也当上了湿地、林地管护员。“七七八八算下来,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从1000元提高到了2500元,比过去强多了。其他时间再干点儿别的工作,收入还能再高。”一位村民高兴地说,他盼着湿地森林建成后,村里的环境、空气进一步提升,“不出镇子,就能逛好几处公园。”

                  
    上一篇: 四川:“绿色行动”带来绿色效益
    下一篇: 青海:大漠 那一抹绿色飘带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