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星期二农历乙巳年(蛇)八月二十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快讯
    “森林城市”应围着民生建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1日  ‖  查看1522次  ‖  

    据媒体近期报道,西安等22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我国已有118个森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效令人欣慰,未来森林城市如何创建、森林惠民之路如何铺设,同样值得深思。

    翻看国家森林城市指标体系,40项指标赫然在列。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40%以上,北方城市达到3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一个个数字构成现有森林城市评价的硬指标体系。

    测评一个城市能否成为森林城市,需要考察这些硬指标,但硬指标背后的软指标更值得关注。从更深更广的层面看,森林城市建设能够给当地民众带来哪些福祉、生态资源如何变为经济资源,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硬指标划定的范畴。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立市”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也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自觉追求。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城市的底色。从这一意义上看,“创森”不仅仅是种树,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型。这意味着,追求发展,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评价发展,不仅要重数字GDP,更要重绿色GDP;考核政绩,不仅要看发展速度,更要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随着我国做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森林城市建设上升为一种国家重要实践。可以说,“国家森林城市”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也是对城市生态建设成就的最高评价。从园林城市到森林城市,名称的改变也昭示着,森林与民生的融合更加深入和全面,森林惠民效应更加彰显。

    然而从科学角度看,树木的生长有其周期和过程,“创森”的效果也难以立竿见影,大量投入换来的往往是“看不见的政绩”。因此,“创森”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为“创森”而“创森”,而是要用科学精神与科技手段,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效果。在“创森”的过程中,不是围着指标转,而是围着民生建。要让森林城市建设成为老百姓自己的事,让公众既成为“创森”的受益者,更成为“创森”的主力军。

    绿色是最好的发展,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要通过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增加城市森林绿地面积,使老百姓出门能见绿、游憩在林下、休闲进森林;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带动地方经济,让“创森”红利惠及更多百姓,让林农钱袋子更鼓;要建设“林城一体、林文相融”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和繁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在全社会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财富的生态观,最终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让百姓实现“诗意般地栖居”,享受高品质生活。这些,才是森林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一篇: 创设育人环境 内化“工匠精神”
    下一篇: 加快产业升级 花卉苗木产业发掘新增长点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