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星期二农历乙巳年(蛇)八月二十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快讯
    看造林增汇如何精准对接扶贫增收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0日  ‖  查看1256次  ‖  

    6年,募集5亿元。

    作为我国首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自2010年成立至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致力于动员社会力量,用公益的方式,传递林业碳汇的正能量。

    在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同时,林业碳汇有力地带动了贫困地区民众脱贫致富。通过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益项目,不断探索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长效互促机制,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提供了林业的公益创新途径。

    据统计,碳汇基金会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营造和参与管理碳汇林120多万亩,并在全国部署了66片个人捐资与义务植树碳汇造林基地;实施了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联合国可持续消费论坛、2014年APEC会议、2011-2014中国绿公司年会、2016杭州G20峰会和国际竹藤组织等43个大型会议和组织机构的碳中和林项目;组织开发了国内首个可进入市场交易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了包括造林、森林经营、竹林、灌木等碳汇项目方法学和林业碳汇项目注册平台。

    碳汇造林项目的目标是增加碳汇,而碳汇基金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打破常规,把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必要因素考虑在内。

    2013年1月,碳汇基金会利用老牛基金会的公益捐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4个乡镇13个村的退化土地上营造了2585公顷的乔、灌木混交林。项目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理事会注册,成为可在国际碳市场交易的项目。在前5年的建设期内,总投资将达2.5亿元,其中有60%的投资直接转化为当地村民的劳务收入。据监测,目前项目区内有2690户的1万多名农民直接受益,已为当地农民创造了14万个工日的就业机会,其中有3000名妇女直接参与项目造林、抚育、管护活动。项目建成后,户均每年可获得3500元左右的林副产品收入。当前,造林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幼林长势良好,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该项目也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成功案例,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挥。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碳汇基金会近年来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导农民深度参与。对一切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和技术均吸收和转换,建立了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

    在浙江省临安市资助42户农户开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量卖给企业用于履行社会责任。目前,3847.5亩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第一期(5年一期)产生的4285吨碳汇量已经被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购买,农民户均获得碳汇收入3000元。未来15年的项目期内,平均每户还将获得1.2万元的碳汇收入。通过学习和从事可持续经营,农民提升了自己经营森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激发了群众爱林、护林的热情。此项目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生动范例。

    经研究发现,国际自愿碳市场的买家对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认同度高。结合当前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在碳汇基金会支持下,云南省昆明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福建省永安市、内蒙古绰尔林业局开发4个VCS标准的森林管理碳汇项目,面积超过50万亩,预计20年内可产生6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信用,未来将有1500户农民直接受益。一旦项目注册成功,减排量获得签发,便可能从国际市场交易碳汇,获得收益,为我国农民向全球提供生态产品获得补偿开辟渠道。

                  
    上一篇: 深圳市建立强制和鼓励立体绿化制度
    下一篇: 国土部:未来5年将严控建设用地总量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