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天,从北到南,由东至西,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
全国62%的城市深受内涝困扰:
逢雨必涝,城市看海成为了城市暴雨常态,城市规划缺乏超前意识的科学规划,重地表,轻地下,管网设施建设不达标的问题彻底暴露:
一、海绵城市是什么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涝治理,城市防洪逐渐成为公众的关注热点,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它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的是具有良好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的城市体,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原理)
(海绵城市水循环图) 二、海绵城市的部分常见设施
(透水混泥土)
(屋顶绿化系统)
(城市湿地)
三、为什么我国“逢雨必涝、雨停即旱”?
目前我国水环境问题形势严峻,首先在暴雨极端天气方面,我国城市的普遍“逢雨必涝、雨停即旱”,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统缺乏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大雨暴雨天气城市积水严重,给人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人身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客观需求下,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政策,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态度十分坚决:
细分领域方面,地下模块中的管网建设及运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当前城市防涝问题的重要抓手。此前我国已持续加码这一领域的投资额,“十二五”期间完善和新建管网投资额为2443亿元,相比“十一五”提升了17%,在海绵城市规划进入到实质性投资的背景下,预计“十三五“相比“十二五”的增速可达30%,即31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