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星期四农历乙巳年(蛇)五月十八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简介
会长致辞
组织机构
协会章程
会费管理
入会指南
大事记
协会动态
新闻发布
近期活动
教育培训
电子期刊
会议博览
行业资讯
业内快讯
国内讯息
省内聚焦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企业资质
会员风采
品牌展示
行业招聘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
行业资源
人力资源信息
苗木供需信息
花卉、草坪供需信息
附属资材供需信息
行业规范
自律建设
服务窗口
业务交流
环球博览
徽派园林
世界园艺
风景旅游
园林论坛
理论研究
科普科技
专家视野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园林论坛
>>
理论研究
评论: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探究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6年8月16日 ‖ 查看2285次 ‖
当前我国城市水环境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城市内涝与雨水低效利用并存,三分之二的中型城市夏天遭遇“逢雨必涝,雨后干旱”的困境,内涝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201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建立海绵城市的重要性。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为解决城市水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实现“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变。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暴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较好的弹性。遇雨时,城市能够将雨水就地消纳,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目的,逢旱时,可将存蓄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有效利用,最大限度保持城市的自然水文循环。“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末端治理式的城市治水模式,是一种统筹内涝防治、雨水综合利用以及水生态修复的新型治水理念。
国际“海绵城市”建设
德国建立多级雨水利用系统。德国是最早对城市降雨进行统筹规划和管制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海绵城市建设法律规章、技术指南和政策措施。德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建立屋面雨水存蓄系统,铺设绿色屋顶,将屋面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用于家庭非饮用水、工业用水等领域。二是建立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通过雨水排涝系统将雨水排入下水管道并汇入蓄水池,或者采用渗透性地砖,加速雨水渗透。三是建立公园社区雨水利用系统,扩大湿地和绿地的面积,修建可供雨水渗透的社区专用通道,雨水径流的同时下渗部分雨水。四是加强宣传普及,设立下水道博物馆,向公众展示雨水排涝系统,提高公众环保理念。
日本注重雨水调蓄设施的多功能应用。日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政府十分重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第一,日本在雨水收集及综合利用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技术和管理体系,日本早在1980年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并修建地下蓄水系统应对暴雨天气。第二,日本重视蓄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且设计标准较高、规模较大,城市下水道系统和清污技术都比较发达,如东京年降水量超过1400毫米,是世界平均降水量的两倍,但从未遭受过城市内涝,主要是因为东京采用多功能地下蓄水池系统和下水道系统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东京的外围排水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蓄水系统。第三,日本不断改进雨水综合利用技术,通过建设渗水井、修建分洪道路、降低地面高程、铺设渗水路面等方式进行雨水收集利用。
新加坡兼顾水系统规划的多重效益。新加坡提出了“源头—过程—末端”的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源头控制主要从绿色屋顶、渗水路面、公园湿地等方面消纳雨水;过程控制主要从蓄水排水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包括扩大下水管道,修建蓄水池等;末端控制主要通过建设滨海堤坝,实现防洪排洪、收集淡水等功能。此外,新加坡修建雨水蓄水池,不仅作为新加坡重要水源地和内涝防治水库工程,也为新加坡公众提供了“自然景观和休闲场所”,从而实现了水系统规划的多重效益。
我国建设“海绵城市”探索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过多等问题,导致下垫面硬化,破坏了地表的渗水功能,影响城市蓄水和节水利用。此外,我国城市排水压力不断增加,现有的排水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排涝系统不完善,雨水外排能力亟待提高,管道排水理念和设计方式有待提升。
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海绵城市”并不意味着破旧立新,应注重保护城市本身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城市本身的自然生态环境,即城市的天然“海绵体”,对绿地、河流、湿地等景观进行修复和整治。三是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各项规划中,将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规划实施的前置条件,推广海绵型建筑与社区,推进海绵型道路和公园的建设,推动城市蓄水设施的建设。
上一篇:
评论:生态城市建设要发挥市场作用
下一篇:
惟有人尽其能 方能物尽其值
---全国部委办网站---
中央政府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台办
新闻办
档案局
信访局
粮食局
烟草局
外专局
公务员局
海洋局
测绘地信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密码局
航天局
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委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办
南水北调办
---全省直厅局网站---
中国安徽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计生委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省质监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管局(省接待办)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档案局
省地矿局
省地方志办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供销社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安徽行政学院
省信访局
省政务服务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国防科工办
省国税局
省气象局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省煤田地质局
省贸促会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各市行业主管部门网站---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
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北市园林管理局
宿州市园林管理处
阜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南市园林管理局
滁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六安市园林管理局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马鞍山市园林管理处
安庆市园林管理局
池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局
铜陵市园林管理局
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黄山市园林管理局
---全国行业协会网站---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景观园林绿化协会
中国建设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天津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重庆园林行业协会
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山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内蒙古
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
吉林省风景园林协会
黑龙江
江苏
浙江风景园林学会
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
江西省城市园林网
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河南园林网
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湖南省园林绿化协会
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广西花卉协会
海南省风景园林协会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
贵州
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
西藏
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甘肃
宁夏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青海
新疆园林网
香港
澳门
台湾
---会员单位网站---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开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合肥绿叶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九狮园林建设公司
安徽新宇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新安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鑫苗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东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构美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省盛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广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朗汀园林绿化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潜川森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佳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市蜀山绿地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格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花之都园林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市紫蓬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新安景观园林有限公司
合肥银河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昌盛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港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中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荣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合肥鸿堃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广阔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盛宝隆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安兴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宜和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三普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地道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星绿木屋木结构有限公司
安徽腾飞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大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诚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萧县炫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灵璧增华山水园艺中心
蚌埠芦山文化陵园
蚌埠市龙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经典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淮南市淮尚园林园艺养护有限公司
安徽春景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滁州市明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奥申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九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万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奥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力生生态集团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汇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红花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芜湖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新达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学友建设有限公司
芜湖祥宽花木有限公司
安徽省龙川绿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宁国市诚信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新时尚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恩龙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市百通生态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恒昶实业有限公司
铜陵市振华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瀚青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潜山县思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宿松县西南花木公司
安徽省双龙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黄山市园林协会
福建省惠安嘉泰石业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皖ICP备16003017号-1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