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星期六农历乙巳年(蛇)五月二十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简介
会长致辞
组织机构
协会章程
会费管理
入会指南
大事记
协会动态
新闻发布
近期活动
教育培训
电子期刊
会议博览
行业资讯
业内快讯
国内讯息
省内聚焦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企业资质
会员风采
品牌展示
行业招聘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
行业资源
人力资源信息
苗木供需信息
花卉、草坪供需信息
附属资材供需信息
行业规范
自律建设
服务窗口
业务交流
环球博览
徽派园林
世界园艺
风景旅游
园林论坛
理论研究
科普科技
专家视野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园林论坛
>>
理论研究
评论:新型城镇化与绿色转型发展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6年8月5日 ‖ 查看2415次 ‖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这个进程还要持续若干年,但也有可能由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而发生偏差、迟滞甚至停滞。中国已经有众多城市面临日益增多、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如水资源严重短缺、大气环境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城市绿地严重不足等。中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走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空间优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此,应努力从绿色发展观念法制化、绿色发展道路差异化、绿色城市管理社会参与化、关键支撑科技供给保障化、重点影响领域加强化等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化或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中伴随着工业化发展,主要表现为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城镇数量增加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扩散的一个历史过程。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城镇化过程中它实现了三个结构转变:第一,经济上产业结构的转变,低效益的第一产业逐步被较高效益的二、三产业取代,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第二,空间上聚落结构的转变,零散、稀疏的农村村落结构被集聚、紧凑的现代城市结构取代,用地水平极大提高;第三,社会上人口结构的转变,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逐步取代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村文明。然而,世界近现代史表明,城镇化的过程并非都是一个文明、优美、良好的过程,不当的城镇化也会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上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在资源环境上的问题尤其突出,是城镇化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
我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是建立在对土地、水资源、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基础之上,由此导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成为城镇化发展的硬性约束。
资源粗放利用的传统城镇化模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自然资源,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污染了生态环境,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随着污染物的增加及其转移,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侵害,城乡整体的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恶化,不容乐观。
我国城镇化绿色转型发展的实践与障碍
我国城镇化绿色转型发展的实践起步较晚,直到“九五”计划以来才逐步受到国家重视。虽然在国家层面对绿色城镇化没有系统的战略考虑以及出台有关专门性政策文件,但也先后零零散散地开展了一系列与绿色城镇化有关的实践,旨在防治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环保部等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建设,包含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补贴绿色建筑发展、推进建筑节能、开展城市试点示范、出台更新相应规范标准等方面,通过开展一些生态环境建设先进标杆创建与示范活动,推进先行地区开展绿色城镇化试点探索积累经验,以及发挥示范效应。
我国的城镇化实践表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市民追求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的愿望也更加迫切,而地方政府一边“屈于”市民的环保要求压力“顺势而为”。另一边又有比较强大的政府财力支持,而且推动环境治理还能催生出环保产业,培育区域经济新亮点。因此在环境治理上比较积极,成效显著,如我国环太湖地区的环境治理与环保产业发展就是一例。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中西部还有大量落后地区、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城镇化程度比较低,今后这些地区的加速发展势必增加环境压力,是城镇化绿色转型发展的客观阻力。
更严重的是,在市场化过程中,我国资源资产领域改革滞后,仍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资源的所有权与资源的行政管理权不分,且在一定程度上资源行政权错误取代了资源所有权,导致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的收益地位旁落,国有资源资产收益流失,并且造成资源总成本构成不全,而资源总成本构成不全导致市场上资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过低。以矿产资源资产为例,我国矿产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取无偿划拨形式,而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有偿使用,有偿使用的形式是收取资源补偿费、资源税以及近几年的矿业权有偿取得。因此,我国要实现城镇化绿色转型不单单是改革资源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更应该从源头上完善资源产权,加强资源资产化管理。
上一篇:
评论:生态城的现在与未来
下一篇:
评论:生态城市建设要发挥市场作用
---全国部委办网站---
中央政府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台办
新闻办
档案局
信访局
粮食局
烟草局
外专局
公务员局
海洋局
测绘地信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密码局
航天局
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委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办
南水北调办
---全省直厅局网站---
中国安徽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计生委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省质监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管局(省接待办)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档案局
省地矿局
省地方志办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供销社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安徽行政学院
省信访局
省政务服务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国防科工办
省国税局
省气象局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省煤田地质局
省贸促会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各市行业主管部门网站---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
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北市园林管理局
宿州市园林管理处
阜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南市园林管理局
滁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六安市园林管理局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马鞍山市园林管理处
安庆市园林管理局
池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局
铜陵市园林管理局
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黄山市园林管理局
---全国行业协会网站---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景观园林绿化协会
中国建设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天津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重庆园林行业协会
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山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内蒙古
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
吉林省风景园林协会
黑龙江
江苏
浙江风景园林学会
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
江西省城市园林网
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河南园林网
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湖南省园林绿化协会
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广西花卉协会
海南省风景园林协会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
贵州
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
西藏
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甘肃
宁夏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青海
新疆园林网
香港
澳门
台湾
---会员单位网站---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开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合肥绿叶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九狮园林建设公司
安徽新宇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新安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鑫苗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东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构美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省盛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广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朗汀园林绿化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潜川森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佳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市蜀山绿地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格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花之都园林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市紫蓬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新安景观园林有限公司
合肥银河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昌盛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港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中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荣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合肥鸿堃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广阔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盛宝隆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安兴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宜和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三普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地道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星绿木屋木结构有限公司
安徽腾飞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大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诚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萧县炫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灵璧增华山水园艺中心
蚌埠芦山文化陵园
蚌埠市龙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经典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淮南市淮尚园林园艺养护有限公司
安徽春景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滁州市明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奥申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九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万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奥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力生生态集团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汇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红花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芜湖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新达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学友建设有限公司
芜湖祥宽花木有限公司
安徽省龙川绿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宁国市诚信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新时尚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恩龙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市百通生态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恒昶实业有限公司
铜陵市振华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瀚青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潜山县思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宿松县西南花木公司
安徽省双龙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黄山市园林协会
福建省惠安嘉泰石业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皖ICP备16003017号-1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