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30日星期六农历乙巳年(蛇)十月初八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简介
会长致辞
组织机构
协会章程
会费管理
入会指南
大事记
协会动态
新闻发布
近期活动
教育培训
电子期刊
会议博览
行业资讯
业内快讯
国内讯息
省内聚焦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企业资质
会员风采
品牌展示
行业招聘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
行业资源
人力资源信息
苗木供需信息
花卉、草坪供需信息
附属资材供需信息
行业规范
自律建设
服务窗口
业务交流
环球博览
徽派园林
世界园艺
风景旅游
园林论坛
理论研究
科普科技
专家视野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绿透江南 浙江丽水十年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6年8月2日 ‖ 查看1765次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十年来,丽水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第一担当,不断强化生态自信,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争当“双区”示范,努力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开路先锋。回望十年,丽水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生态自觉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生态协调、富裕与美丽双赢的山区科学发展新路。
十年一曲生态之歌
2008年7月,丽水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第一个地级市《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
2013年12月,省委提出“不考核丽水GDP和工业增加值”后,丽水迅速行动,进一步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
2016年6月,丽水在认真回顾过去十年生态创建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民生导向,进一步作出了《中共丽水市委关于补短板、增后劲,推动“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的决定》,推动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站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生态立市”到“生态发展”再到“生态惠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根植丽水大地,融入群众血液,成为丽水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丽水先后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先后创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唱响了一曲新时期的生态文明之歌。
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7月的丽水,使人沉醉。
在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中,绿最吸引眼球,因为它是自然的底色,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品质。这份绿来自于“两美浙江”的贯彻,来自于“三改一拆”“四边区域洁净行动”“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美丽城乡建设“组合拳”的施行。
2015年,丽水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向全省交出了一份美丽答卷:全市跨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总体水质同比提高20%;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96个断面中达到Ⅰ—Ⅲ类水质的有95个,占98.96%;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
“丽水有98.96%的河道,都是可游泳的河,这在全省11个地市中遥遥领先,而丽水也将会不断地加强环境治理,争取几年内所有河道都可以游泳。”丽水市环保局局长刘海明说。
丽水治水,治得一城春水的同时,更将一江清流送出城,滋养着六江。浙江治水,福建受益,两地因水产生的隔阂,又因治水而消。这段佳话如今已经被镌刻成碑,坐落于浙闽交界处,两地人民还修建了亲水亭,愿这一江春水,源远流长。
治水只是丽水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已经实施十年的生态建设正努力守护着这些诱人的绿、清新的绿、蓬勃的绿、诗意的绿,正努力将丽水人的生活绘成幸福的原色。
丽水的森林覆盖率常年稳定在80%以上,全国第二。空气质量全国前十,而且是唯一的非沿海、低海拔城市。先后被授予“国际休闲养生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气候养生之乡”,成为名副其实的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2015年,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12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8年全省第一,生态文明总指数跃居全省第一。
简单数字的背后,是一幅幅天蓝云白、水绿山青的生动画面,是丽水历届领导人孜孜不倦的奋力追求,是全市上下的十年坚守。
如今的丽水已然美不胜收。这里有帆影重重、船桨声声的悠闲时光;有乡土、邻里的古村情结。她的梯田云海,上了高考题;她的古村,深藏了岁月的沧桑和古朴的风情。这个一年365天几乎零雾霾天的古老城市因为环境的改善而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滋养着260多万丽水人民。
生态丽水换来金山银山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引下,丽水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全面推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环保、高效低耗、高端低碳”的生态工业,着力培育千亿级的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生态经济成了丽水发展的强大引擎。
松阳县是著名的“中国名茶之乡”。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建成了60公里松阴溪滨水绿道茶乡体验环线;创建了浙江省首个以茶园景观为特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培育了“茶隐”“小茶姑娘”“茶田李下”等一批高品质民宿;每年举办“茶”主题全国摄影大赛、全国大学生写生大赛、浙江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赛事活动,走出了一条以茶兴业、以茶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农业成了真正的富民产业。
丽水已累计培育“三品”认证农产品1036个,创建生态精品农产品657个,有十大类1000多种农产品实现上网销售,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十二五”农民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3.6%,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
2007年7月3日,遂昌一家年产钢材12万余吨的炼钢厂被关停,18台电炉被现场拆除,打响了浙江淘汰落后产能“第一枪”。
淘汰落后产能并没有吓退工业企业,反而使优质企业脱颖而出;提高招商门槛并没有使高端产业却步,反而使他们更加向往生态良好的丽水。目前,丽水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60%以上,工业总量、发展质量逐步提高。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代,丽水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内修外炼”,提升绿色GDP的成色。
如今,丽水更是把生态工业作为生态产业启动点,研究制定分级分类的生态产业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出台实施《丽水市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制度》《生态工业绩效评价考核奖励办法》《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和要素差别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近两年,丽水每年整治、淘汰各类低端落后企业1000家以上,挤压黑色GDP100亿元;每年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做大了金山银山。
好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被丽水人民实实在在感知。
去年年初,在一场特殊的拍卖会上,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6家旅行社又以58万元的价格,拍下了遂昌县高坪乡的“好空气”。
空气也能卖钱?这不是天方夜谭。遂昌高坪的养生乡村游在丽水启动最早,尝到甜头最早,也最能体现丽水旅游的发展前景。
白墙黛瓦、树拥村舍的淳朴环境让人倾心;空谷幽兰般的清新空气让人舒心;有机美味的高山蔬菜让人放心……高坪新村党支部书记、遂昌县里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包孙雄说:“有的人来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不少都是回头客,就是在这里修身养性,都觉得很舒服!”
借助好环境释放“生态红利”,如今,丽水旅游呈爆发式发展,旅游形态也由观光游转向休闲养生游,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与旅游总收入连续9年增幅居浙江第一,丽水成为华东地区地级市中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去年,丽水旅游业占GDP比重达到7%,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5年,丽水人均GDP达到51632元,是2005年的3.5倍;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4∶45.6∶46,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今年上半年进一步调整到8.2∶41.9∶4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是2005年的4倍多,增速连续7年全省第一;9县(市、区)全部摘掉了欠发达的“穷帽子”。
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丽水满怀豪情,信心百倍。丽水将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举生态旗、创生态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打造“两山”样板、争当“双区”示范。丽水将进一步争当“两山”的排头兵,凸显担当本色,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发展主线,严格遵循“全域统筹、生态引领、城乡一体”发展路径,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机制活、百姓富、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美丽幸福新丽水。丽水将进一步坚定“两山”的自信心,凸显生态底色,坚持治水、治气、治山、治土“四个治”一起抓,确保丽水生态底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既能惠及丽水人民,还能惠及全省、全国人民。丽水将进一步坚持“两山”的辩证法,凸显发展特色,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体现好“尤为如此”的示范和担当!
上一篇:
青海:海东市平安区发展林下经济谋脱贫
下一篇:
厦门政府储备苗木实现信息化管理
---全国部委办网站---
中央政府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台办
新闻办
档案局
信访局
粮食局
烟草局
外专局
公务员局
海洋局
测绘地信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密码局
航天局
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委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办
南水北调办
---全省直厅局网站---
中国安徽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计生委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省质监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管局(省接待办)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档案局
省地矿局
省地方志办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供销社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安徽行政学院
省信访局
省政务服务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国防科工办
省国税局
省气象局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省煤田地质局
省贸促会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各市行业主管部门网站---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
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北市园林管理局
宿州市园林管理处
阜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南市园林管理局
滁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六安市园林管理局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马鞍山市园林管理处
安庆市园林管理局
池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局
铜陵市园林管理局
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黄山市园林管理局
---全国行业协会网站---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景观园林绿化协会
中国建设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天津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重庆园林行业协会
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山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内蒙古
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
吉林省风景园林协会
黑龙江
江苏
浙江风景园林学会
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
江西省城市园林网
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河南园林网
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湖南省园林绿化协会
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广西花卉协会
海南省风景园林协会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
贵州
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
西藏
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甘肃
宁夏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青海
新疆园林网
香港
澳门
台湾
---会员单位网站---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开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合肥绿叶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九狮园林建设公司
安徽新宇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新安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鑫苗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东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构美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省盛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广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朗汀园林绿化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潜川森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佳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市蜀山绿地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格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花之都园林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市紫蓬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新安景观园林有限公司
合肥银河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昌盛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港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中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荣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合肥鸿堃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广阔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盛宝隆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安兴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宜和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三普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地道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星绿木屋木结构有限公司
安徽腾飞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大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诚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萧县炫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灵璧增华山水园艺中心
蚌埠芦山文化陵园
蚌埠市龙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经典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淮南市淮尚园林园艺养护有限公司
安徽春景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滁州市明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奥申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九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万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奥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力生生态集团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汇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红花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芜湖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新达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学友建设有限公司
芜湖祥宽花木有限公司
安徽省龙川绿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宁国市诚信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新时尚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恩龙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市百通生态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恒昶实业有限公司
铜陵市振华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瀚青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潜山县思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宿松县西南花木公司
安徽省双龙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黄山市园林协会
福建省惠安嘉泰石业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皖ICP备16003017号-1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