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30日星期六农历乙巳年(蛇)十月初八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扬州:宜养老民居式庭园兴起 已有近百家庭院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6年7月5日  ‖  查看2118次  ‖  
    众所周知,扬州是座蜚声世界的园林城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住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老城区及近郊古镇的住户中涌现出这样一批中老年人,他们在保持古街巷传统民居风貌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住宅环境进行改造,新建了一些私家小庭园,宜居养老。
      地点1:丁家湾“逸庐”
      370平方米园林秀丽迷人
      记者来到何园社区附近的“逸庐”,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推开大门,顺着小路往里走,就来到了后花园。今年60岁的高根荣正在打扫卫生,他告诉记者,“逸庐”的主人名叫钱伟鹏,是中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家、收藏家。“‘逸庐’占地面积370平方米左右,山水环绕,意境十分幽美。”高根荣说,这里未改造前是普通民宅,墙壁由旧时砖瓦砌成。之所以取名“逸庐”,是寓意“一户安逸的人家”。
      “逸庐”后花园有个大花厅,厅内放着文房四宝和一些书籍,花厅前有假山、池塘。高根荣说,当初假山邀请扬派专家完全按照元画家王蒙“东山草堂图”的画意设计,有种稳重苍郁的意象。
      地点2:仁丰里“勺池”
      70平方米“勺池”独具特色
      在仁丰里82号,记者见到了头发花白的张呈生。他说,这是长辈留下的祖宅,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建成,部分房屋随着年代的推移,已经过重新翻建。5年前,张呈生带着家人住进老宅里生活的同时,也帮着打理花园。
      记者看到,堂屋门前的微园林有近百平方米,整体被花木包围着。园里种植了铁树、小白果树、红梅、兰花、常青藤、天竹等数十种花草树木。花园中间有一水池,形状很是特别,犹如一把勺子,取名“勺池”,“勺池”水深近2米,养着金鱼。
      扬州已有近百家民居式庭院
      何园社区主任姚翠红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附近多出了好几家私家园林,主人多为六七十岁的中老年人。一些住家还是外地人,退休后来扬买下老城区的老民房后,加以改造修建。姚主任说,新兴的家庭小庭园,大多面积在30到150平方米,主人追求美观、小巧精致的同时,也保留着过去的传统风格。在旌忠寺社区附近的仁丰里一带,记者了解到,光辖区里有10多家住户修建了私家园林。
      扬州庭院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吴德祥介绍,扬州人的生活方式已到达比较高的境界,目前包括方巷、江都、高邮、仪征等地在内,扬州共有近百家民居式庭园。比如,引市街金鱼巷“逍遥苑”主人是人称“老顽童”的王烨老先生,79岁;万寿街沙牌坊的“明咏园”主人是顾永萍夫妇,他们照原样修缮,“复活”了这座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园林。
      扬州有造园传统,晚年居住环境很重要
      “扬州是养老福地,也是长寿之乡,晚年养老,居住环境也很重要。”吴德祥说,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历史悠久,从汉唐开始,就有人家造园,到了明清时代更是达到一个高峰期,清代乾隆盛世“扬州园林甲天下”,城里有上百家大小园林。“扬州历史上有造园的传统,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文化意境出来。”吴德祥说道。
                  
    上一篇: 南京累计雨量超100毫米 海绵城市改造极大缓解内涝
    下一篇: 广州:岭南花卉市场要“搬家”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