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经济形势日趋好转,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从而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一些对绿化了解不深的地方决策者为了美化城市,企图“一夜成林”、快出“形象工程”,争取评上园林城市,组织人员前往山区丛林,不惜重金购买大树,于是从沿海到内陆,刮起了一阵去农村、到山区挖掘大树风。天然林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这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感受不到的。天然林是经过千百年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经历了森林群落内的种间和种内的竞争,由动态发展到相对稳定,好不容易形成了顶极群落。它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服务价值也是最高的,在国土绿化中是最宝贵的、也是最紧缺的。因此天然林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往往被移植进城的大树正是天然林中森林群落中的属建群种中的树木,在群落中起了主心骨的作用,移走了它以后,与之共生、伴生、寄生的树木、植物及动物的生活环境都会发生改变,并因此导致整个群落的走向衰落,这无异于砍伐了一片森林,且是对极为宝贵的天然林一种破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屏障安全。此外,大树进入城市后,是否能够适应新环境,能活下来多少?造成的浪费多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列入五大文明建设之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是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
城市绿化工作者应把握这个机遇,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在工作中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生态学理念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它是人处理各方面关系中最为基础的关系,因为“人和自然”能否和谐共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大问题。
(中国建设报)严玲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