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星期六农历乙巳年(蛇)五月十三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简介
会长致辞
组织机构
协会章程
会费管理
入会指南
大事记
协会动态
新闻发布
近期活动
教育培训
电子期刊
会议博览
行业资讯
业内快讯
国内讯息
省内聚焦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企业资质
会员风采
品牌展示
行业招聘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
行业资源
人力资源信息
苗木供需信息
花卉、草坪供需信息
附属资材供需信息
行业规范
自律建设
服务窗口
业务交流
环球博览
徽派园林
世界园艺
风景旅游
园林论坛
理论研究
科普科技
专家视野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辽宁盘锦:探寻新型城镇化样本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5年1月20日 ‖ 查看2124次 ‖
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被反复提及,但从概念的阐述到蓝图的落地究竟应如何推动实施?从决策层到专家学者,从政府到民间,举国上下都在求索。或许,我们不应陷入理论的藩篱,而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新型城镇化寻找可供参考的样本和素材。
近日,《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走进辽宁盘锦,聚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辽东湾新区规划建设,聚焦一座年轻的成长之城。
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如何与城镇化建设相互融合、协同推进?城市规划和建筑如何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留住乡愁?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这对看似矛盾的存在如何才能“握手言和”,变成推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1月7日~8日,《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相关专家赶赴辽宁盘锦,选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辽东湾新区作为此次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样本,并与辽东湾新区规划建筑设计创作团队进行座谈,一同探寻新常态下的中小城市发展新路径。
冬季的辽东湾,尽管有些沉静,但是大雪过后,新城的轮廓却更加清晰:蔚蓝的天空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却又相互呼应的城市建筑群已然初具规模。人们很难想象,9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荒滩。如今,辽东湾新区已经从盘锦最南端的一个小渔村,一路晋级为“国字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没有“奇奇怪怪”的建筑
每一座城市,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建筑无疑是城市的第一面孔。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gardencity)。他试图将乡村的自然、绿色与城市的繁华、富庶相对接、融合,建构集合乡村和城市诸多优点和优势的理想城市。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理想之城一直难以实现。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的新城、新区变成了各种“新、奇、特”建筑的集中展示区。这些建筑往往造型怪异、华而不实,对本土文化和特色没有任何承袭,“千城一面”现象层出不穷。
在辽东湾新城,记者却很难找到“奇奇怪怪”建筑的踪影,城市天际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没有其他城市“犬牙交错”、杂乱无章的景象。
在新区入口,一端升高的多个红色三角形建筑群在雪地中异常醒目。这组名为“红锦天”的建筑和周围的芦苇荡、稻田埂融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雕塑感的标识性景观。
“红色雕塑实际上体现了红海滩的寓意,第一次到辽东湾的人看到这样色彩强烈的标识,再看到作为自然景观的红海滩,就会对这个城市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辽东湾新区规划建筑设计创作团队总设计师、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张伶伶向记者解释了建筑的设计灵感。这种创造思路也引起当地人的强烈共鸣。一位盘锦籍企业家看到这组建筑后感慨地说,稻田、芦苇荡、红海滩就是他小时候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现在强调‘建筑设计要接地气’,什么是接地气?我们认为设计要从城市整体出发,使建筑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城市中生长出来,而不是哗众取宠的自我表达。”辽东湾新区规划建筑创作团队总建筑师、沈阳建筑大学天作建筑研究院副院长赵伟峰表示,“关注整体,淡化建筑”是辽东湾新区的设计准则。
什么是城市的灵魂?答案或许还是城市文化。与众多新城将政府大楼作为城市中心的做法不同,辽东湾新区把核心区域让给了属于市民共享的红滩城市文化展示馆,起到了统领整个文化核心区的作用。
展示馆是一座建立在方形基座上的对称建筑,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空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理念的传神再现。当人们站在圆形广场抬头仰望天空时,似乎能感受到宇宙苍穹与个体心灵之间的贯通,同时赤色的建筑表皮也烘托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对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李存东认为,这种不流于单纯形式和符号的设计手法,既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深层底蕴,又诠释了时代精神。
产城共生模式的实践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不是简单的硬件拔高,更不是政府卖地、开发商盖房子、让居民集中居住。城市发展的背后,产业是最为重要的基石。只有找准产业动能才能使新城充满活力。特别是在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新区做总体设计之初就提出了港城融合、产城共生的发展模式。盘锦港的建设打通了盘锦面向世界的海上通道,一举成为东北及蒙东地区最近的出海口。依托港口的快速发展,辽东湾新区如同一个圆心,形成涟漪效应,辐射带动腹地发展。与此同时,包括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建设先行,就是为了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培育产业内生动力。”盘锦市规划局局长吴东平告诉记者,辽东湾新区建设没有走过去政府卖地、开发商卖房的老路,而是强调服务先导、公共设施先行。因此,单一的楼盘开发并不是当地招商引资的重点。辽东湾新区的持续发展需要靠港口拉动,同时集聚产业。城区、港口和产业三个板块协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内生动力机制。有关部门研究发现,港口对于城区发展的投资带动作用大概是1:9的关系,体现了港口对周边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
“现在许多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服务滞后造成的,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张伶伶认为。目前,新区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向海大道全线贯通,公路骨架正加速形成;盘锦新港开港通航,辽河大桥建成通车,疏港铁路、疏港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为新区发展注入动力。电力配备、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功能性设施建设也在全面推进。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辽宁省实验中学辽滨分校、盛京医院盘锦分院、红海滩体育中心等地标性建筑撑起了新区的教育、医疗、体育、现代服务体系框架。
良好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才能吸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上的高端企业。据最新消息,中国最大的铝型材生产企业辽宁忠旺集团将投资15亿元毗邻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建立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互动、资源共享的科研产业研发区,同时还将在当地投资约400亿元建设厂区。此外,作为辽宁本土商业的代表,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也将投资近60亿元在当地建设“购物休闲度假村”,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遵循自然的城市规划
产业快速集聚,城镇化不断提升,新城活力逐渐释放,然而,这也让记者产生了担忧:面对新城崛起,美丽的盘锦是否能风采依旧?
盘锦之美,美在自然。这里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这里的红海滩进入了2013年中国邮政总公司发行的《美丽中国》系列邮票;这里有目前世界最大面积的芦苇荡;每年来此停歇的珍禽丹顶鹤数量最高达806只,这里是它们在地球上越冬的最北限,产仔的最南限,也是濒危鸟类黑嘴鸥最大的繁殖地;这里是中国生态稻米之乡,也是中国河蟹第一市。
如此独特却又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给设计团队出了一道难题。“当时我们提出的理念就是设计遵循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把自然生成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辽东湾新区规划建筑创作团队总规划师袁敬诚在回答记者的担忧时表示,辽东湾地区范围内有很多自然水系,包括内陆滨水生态系统和海洋滨水生态系统,是自然的水循环过程。因此,在设计中不能切断水循环系统,要使水文过程保持完整。
设计团队在规划中保留了几乎全部的自然水系,同时梳理了滨水岸线。然后,把水系自然联通,形成城市的蓝带网络,使之成为城市的基本肌理和生态本底。在此基础上,以城市蓝带网络为骨架建构了城市绿网,构建了城市的生态网络框架,而道路、建筑、景观等格局需要跟原生的城市肌理相协调。“规划并不是通过形式化的造城运动形成全新的城市格局,而是强调城市处于一种动态生成的状态。”袁敬诚认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动态的过程,需要设计师随着变化及时调整、跟进。
中国城市规划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徐泽曾经参与过2004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规划的编制,他认为对生态的真正尊重,是有文化价值的,现在新型城镇化对生态的理解已经成为多元共生的认识。
在考察中,记者特意在大学图书馆里随机采访了一名大二学生,询问他在新区生活、学习环境的感受。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环境要比他当初想象的好很多,教学楼很有特点,连廊挺实用,宿舍有公共活动空间,很舒适,冬天供暖也很足。此外,他在这里还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红海滩,吃到了美味的大河蟹,“这是新校区成立的第二年,希望以后这里能够更热闹些。”
目前,辽东湾新区还在建设期,诸多功能仍需完善,但其本身以规划为先导,建筑场地设计、单体建筑设计与规划内容密切配合的城镇化实践,为目前城市功能单一、缺乏内生动力的中小城市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打破同质化,激活城市活力,未来的辽东湾,蓄势待发。
上一篇:
安徽明年13个地市通高铁、5个机场已选址,来看看有你家乡吗?
下一篇:
河南唯一家生态园林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成功
---全国部委办网站---
中央政府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台办
新闻办
档案局
信访局
粮食局
烟草局
外专局
公务员局
海洋局
测绘地信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密码局
航天局
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委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办
南水北调办
---全省直厅局网站---
中国安徽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计生委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省质监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管局(省接待办)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档案局
省地矿局
省地方志办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供销社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安徽行政学院
省信访局
省政务服务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国防科工办
省国税局
省气象局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省煤田地质局
省贸促会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各市行业主管部门网站---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
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北市园林管理局
宿州市园林管理处
阜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南市园林管理局
滁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六安市园林管理局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马鞍山市园林管理处
安庆市园林管理局
池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局
铜陵市园林管理局
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黄山市园林管理局
---全国行业协会网站---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景观园林绿化协会
中国建设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天津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重庆园林行业协会
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山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内蒙古
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
吉林省风景园林协会
黑龙江
江苏
浙江风景园林学会
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
江西省城市园林网
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河南园林网
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湖南省园林绿化协会
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广西花卉协会
海南省风景园林协会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
贵州
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
西藏
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甘肃
宁夏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青海
新疆园林网
香港
澳门
台湾
---会员单位网站---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开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合肥绿叶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九狮园林建设公司
安徽新宇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新安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鑫苗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东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构美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省盛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广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朗汀园林绿化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潜川森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佳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市蜀山绿地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格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花之都园林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市紫蓬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新安景观园林有限公司
合肥银河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昌盛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港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中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荣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合肥鸿堃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广阔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盛宝隆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安兴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宜和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三普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地道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星绿木屋木结构有限公司
安徽腾飞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大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诚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萧县炫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灵璧增华山水园艺中心
蚌埠芦山文化陵园
蚌埠市龙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经典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淮南市淮尚园林园艺养护有限公司
安徽春景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滁州市明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奥申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九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万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奥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力生生态集团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汇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红花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芜湖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新达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学友建设有限公司
芜湖祥宽花木有限公司
安徽省龙川绿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宁国市诚信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新时尚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恩龙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市百通生态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恒昶实业有限公司
铜陵市振华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瀚青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潜山县思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宿松县西南花木公司
安徽省双龙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黄山市园林协会
福建省惠安嘉泰石业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皖ICP备16003017号-1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