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星期五农历乙巳年(蛇)五月初五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简介
会长致辞
组织机构
协会章程
会费管理
入会指南
大事记
协会动态
新闻发布
近期活动
教育培训
电子期刊
会议博览
行业资讯
业内快讯
国内讯息
省内聚焦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企业资质
会员风采
品牌展示
行业招聘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
行业资源
人力资源信息
苗木供需信息
花卉、草坪供需信息
附属资材供需信息
行业规范
自律建设
服务窗口
业务交流
环球博览
徽派园林
世界园艺
风景旅游
园林论坛
理论研究
科普科技
专家视野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园林论坛
>>
理论研究
公共场所承载量引关注 浙江各景区严控售票数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5年1月20日 ‖ 查看2727次 ‖
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后,让公众再次对公共场所的承载量引发关注。
继《新旅游法》中对景区最大游客承载量作了法律规定,国家旅游局日前又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还给出了范例。
比如八达岭长城核心景区的人均空间承载指标为1-1.1 ㎡/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游步道的人均空间承载指标为1-3 ㎡ /人。
《导则》中不仅给出了明确的测算方法和公式作参考,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制定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还要求如果景区内旅游者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80%时,应向社会公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景区自身要立即停止售票,并对外发布提示。
面对这么严格的标准,浙江的诸多旅游景区的反应将会如何呢?
西湖景区
热门景点依靠成熟的管理模式
针对游人量设定各级调控措施
1672人为断桥的极限容量
西湖,声名在外,客似云来,曾创下过单日客流量破百万人次的纪录。
如果要拿西湖的某个景点举例,最直观的就是断桥了。
每逢黄金周,断桥上“见人不见桥”的景象,在杭州市民的记忆里,已是再熟悉不过。去年10月1日,本报记者还曾经在断桥实地测算客流量,1小时里毛估估至少挤过8000人。
那么,有没有计算过,断桥的承载量究竟有多少?
在西湖世界文化遗产检测管理中心主任杨小茹参与论述的一篇论文里,就曾经对“断桥残雪”的游人量进行过数据分析。
“断桥残雪”景点范围除了断桥桥面,还包括碑亭、云水光中亭。其中桥面长约158米,宽约10米,中间8米的人行通道面积为790平方米。
文中将人均占有2.8平方米设定为饱和游人容量的标准之一,根据瞬时面积容量计算方法,得到断桥饱和游人容量为449人,游人流动率为每分钟193人。
而根据人均0.7平方米的极限游人容量标准,经测算断桥的极限容量为1672人,此种状态下的流动率为每分钟585人。
针对游人量设定各级调控措施
早在西湖申遗时,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就曾开展过西湖景区游客管理容量的课题研究。研究主要针对 “西湖十景”和如岳飞庙、灵隐寺、六和塔等14处历史文化史迹等遗产本体游人量的统计分析。
在此基础上,西湖景区还形成了一套应急预案,配套交警、运管、公交、旅委、景区管委会等多部门联动。
还是以断桥为例。在应急预案中,断桥人流量的设置分成五档,分别为“冷清型”、“舒适型”、“饱和型”、“过饱和型”和“极限型”。依据游人量的多少,将启动不同级别的调控措施。
比如,当瞬时游人量小于等于135人时,以鼓励引导为主,将周边游人较多景区内的游人引导至游人较少的景点;135人以上359人以下时,开始适度管理,对游人量进行监控;而达到饱和容量449人时,要求一线员工进行现场疏导,并及时反馈客流信息;等到达“过饱和”和“极限”级别时,要求各部门参与客流疏导疏散工作,协调市有关部门做好应急疏散。
然而,这些数据都是理论数值。杨晓茹说,“西湖作为开放式景区,统计这些开放区域的精准瞬时游人量,需要借助于现代的科技手段。”目前针对游客的调控主要凭经验
“由于目前瞬时数据还无法监测,因此在现阶段,对景点游客的调控仍以经验为主。”杨小茹说,“在旅游高峰期,我们会派保安和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出现拥堵时,会对游客进行人为疏导。”
记者了解到,由于常年接待如潮的游客,断桥也形成了一套符合现实情况的成熟管理模式。
“别看每到黄金周,断桥拍出来的照片上,虽然人头密密麻麻,但是走在里面还是蛮有秩序的,不会很乱。”岳庙管理处工作人员说,
“一般来说,从少年宫、保俶路方向过来的人流会相对多一些,我们会在断桥口加大管理力度,多疏导。”岳庙管理处工作人员说,在节假日,所有工作人员和保安几乎“全线压境”,都工作在景区第一线上。
同时,还有很多志愿者进行相关服务,引导游客有序上下桥。人多的时候,他们还会引导游客都靠右走,一个方向进桥、一个方向出桥。
在引导过程中,一是靠手里的扩音喇叭,二是靠景区里循环播放的提醒音,随处可见的文明游览宣传牌等也起到了很大效果。
而在岳庙等收费景点,管理人员会及时和各个旅行社做好事前沟通,错开时间安排。人多的时候还会加开窗口,管理好进出口,设置服务台、引导牌等加大疏导。
“智慧西湖”将做到监测调控一体
“以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开展的人为疏导的方式,也是十分有效。”杨小茹说,但是这样的管控形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智慧西湖”的管理要求。
“我们正着手开展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游客容量监测管理的研究,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遗产区,尤其是各个遗产本体点的瞬时游人量做到实时监控,智能引导,并不断探索游客管理的有效手段。”
比如,每个游客进入西湖景区时,可以通过手机APP以及景点附近设置的电子屏显示,得知各个景点游客量的情况,借助“智慧西湖”调整观光路线。
西湖景区就是要建成一个大的智能管理系统,在西湖景区管委会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有西湖沿线50多个主要景点的实时监控,从客流、车流到景区秩序、水面船只,指挥中心可以及时调度和疏导。
西湖里的花草树木,每一处古建筑……都有数据采集,汇总成一个预警监测和实时监测管理信息平台,有任何细微的异样,监测系统就能马上感应,并及时预警。
当景区里的某个景点,达到了饱和,就会以引导为主。如果人流量继续增加,就会在路口设置引导,开始分流,把游客引导去别的景点,也会告知附近旅行团,暂时不要前往饱和场所。
今年腊八
灵隐将取消寺庙里的派粥
灵隐景区一直都是西湖周边的热门景点,除了旅游旺季,灵隐每年腊八派粥、除夕头香活动,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流,景区是如何进行管控的呢?
“灵隐景区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景区,节假日虽然人流量多,但也比较平稳。”灵隐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为游客指明方向,及时疏导,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因此多年来,管理人员一直凭经验对游客进行引导和分流,同时加大安保和管理力量。
为了防止人流过于密集,一到节假日就会人多的时候,景区管理人员和保安们会拿上扩音喇叭,站在人流密集处引导游客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会拉上一些分隔警戒带,疏导游客一边进、一边出,防止人流对冲。一旦出现人太多的情况,景区马上对人流进行疏散。”工作人员举例说,比如在去年的腊八节,灵隐寺的领粥场面就很井然有序,进口、出口明确分开,在领粥点附近设护栏,引导大家排队进入。一排排整齐码好的“水马”围栏划出好几个区域,并有安保人员维持秩序,让大家领到了粥就往外走。
不过,记者昨天从杭州市佛教协会了解到,今年腊八节当天,出于安全考虑,杭州各大寺庙都将取消寺庙里的集体免费送粥活动。
不过腊八粥还是会做,只不过领取的方式不一样。杭州市佛教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怎么个送法会等今天开会商讨后确定下来,再对外公布。
乌镇
一旦察觉游客过多就会停止售票
去年黄金周,嘉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数近50万人次,10月4日,单日游客数就接近10.5万人次。可是,对于一个日常平均客流量2万多人次的乌镇来说,真的可以接纳10万的客人吗?
江南小镇,街路不宽,游人一多,便很容易拥堵。但交错横织的街道布局却方便了分流方案的实施。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许红解释,“节假日高峰时,我们会设置不同的游览路径,尽量保证路线的进出单向,并让工作人员在各个岔路口等进行引导,分流游客到不同的景点观赏。”
“其实,听上去单日10万人次的客流量有点吓人,但其实仔细想想,这10万人并不会同时出现在外面的街道上。”许红说,“乌镇有许多茶馆、民宿、酒店,很多休闲娱乐的设施,不少游客都会选择在这些地方开始和乌镇的相处。”
“并且近年来,乌镇的游客量是逐年稳步上升,有着较稳的增长幅度,这对于景区管理来说,可以做到好的预判,制定较为成熟的应急预案。再加上乌镇景区规划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所以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而每年黄金周,乌镇都会发布应急预案,其中,如果一旦察觉游客过多,就会停止景区售票。而一些景点也采取预约参观的方式,设置了预约时间段和预约电话、预约网站,确保客流量。江郎山
坚决控制游人数量,每天最多3000人
2010年,江郎山景区成为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成功后,位于衢州江山的江郎山带来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每年节假日以及免费开放活动期间,是景区最忙的时候,甚至一度连预约电话都难以打通,景区不得不实施限量售票和延长优惠活动期的措施。
面对热情的游客,江郎山景区却十分冷静,早在申遗时,就根据相关测评标准,制定了每天3000人的最大接待量。
江山市旅游局规划建设科科长周元强说,为了保护景区和游客安全,到了旅游旺季,政府间就会进行多部门联动,加派值班人员,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应急预案。
入口处和山顶是江郎山景区的两大拥堵点。“在入口处,工作人员会积极对上下山人员进行分流,引导游客从不同山路上山;而山顶因其特殊的山地结构,只有6平方公里的面积,一旦上山游客过多,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我们会对游客上山节奏进行把控。比如对进山时间做出最晚限制,以保证景区关门前游客安全下山。”
登山之路不比其他景区,类似一线天这样,又长又窄又险的山路常有,行走其中,难免有安全隐患。因此,景区会对部分登山路段进行提示,告知单向通行,保证游客环行线路通畅。
周元强表示,看到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 后,江山市旅游局会根据自身情况,加快落实相关标准举措,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景区环境。
[专家观点]
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很有必要
但更重要的是预警劝导机制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教授卞显红,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对于国家旅游局日前下发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他很关注。
“算出景区最大承载量很有必要,尤其是对黄山、华山、九寨沟、长城、莫高窟、故宫等景区。”卞显红说,有了最大承载量,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景区或开放式城市休闲区不能再进人了,这对杜绝像上海踩踏之类的极端事件肯定是有好处的。
“杭州西溪湿地、河坊街等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其实也有必要测定最大承载量,但实际操作中较难把握。”他说,再拿西湖景区来讲,断桥、雷峰塔、灵隐等具体热门景点也需要进行最大承载量的计算,“景区是有高峰波段的,可以对某一时间的饱和人数进行计算。”
“但对整个西湖景区来说,最大承载量很难计算,算出来也没有必要。”卞显红说,西湖景区是由上百个旅游景区(点)组合成的一个旅游综合体,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城市休闲旅游区。其旅游安全问题,应是城市公共管理及危机管理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能力。
“当大量游客涌入,导致严重超负荷接待,之后的应急预案,不仅是景区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事情,还涉及到公安、交通等方方面面。”他说,“不能等到大量的游客都涌到门口了,才采取措施,而是要有一个系统、协同、完善的防范机制,在事前就要做出预警和劝导。”
而针对目前大多数景区采取的传统人为引导游客的方式,卞显红认为,目前的确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这确实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可行且有效的。
“从门票上来限制不太实际,加大安保力量,拓宽、平衡旅游空间,就当前来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普陀山
电子屏实时显示游客数量
普陀山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旅游局《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发布后,景区相关部门已经按照导则要求展开调研,首先是努力提高景区的最大承载量。
近几年,普陀山游客量增长较快,为接待更多的游客,景区新开放第四大寺宝陀讲寺景区,缓解三大寺的接待压力。同时,腾退老庵堂19处,改造后陆续向游客开放。这样一来,来普陀山的游客就有了更多去处。
此外,普陀山的住宿也曾让不少游客头疼,价格高不说,还往往找不到地方住。景区负责人说,他们已经设立了洛迦驿站民宿管理机构,对全山民宿业进行有序管理并开发住宿资源,新增民宿接待容量5000余张床位。
景区负责人称,他们还计划在景区入口大门及售票区,增设电子显示牌,实时动态显示景区内游客总数和核心景点游客数量,给游客错峰出行提供信息参考。
东极岛
可能增收上岛费
对船票进行实名制售票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认证,可能会对来东极岛的游客以门票的形式,收上岛费。”说起如何在旅游旺季对东极岛的游客量进行控制,舟山普陀区旅游局的一位负责人说,他们计划参照其他景区的做法,对上岛游客收取门票。
因电影《后会无期》的上映,东极岛从一个鲜为人知的东海小岛,变成了一个旅游热点,特别是在2014年,游客总数比前一年增加了25%。
目前,东极岛的游客人数主要是通过船票来控制。平时一天一趟船,坐满约400人左右,而到了旅游旺季,比如七八九3个月,一天最多不超过4趟船。如果4趟船全部坐满就是1600人,这个数字差不多就是最大游客承载量了。而且当地旅游局会对船票进行实名制售票,并且对周围的游艇加大整治。
象山影视城
以截流、预告等方式
控制游客人数
和东极岛相似,象山影视城近年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单日超过3万。
近日,象山影视城公布了景区最大承载量为36000人,并同时公布应急预案,当游客数量过多时,将以分流、截流、提前预告等方式控制进景区人数。
最大承载量是根据景区有效可游览面积除以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得出的。影视城内实行电子购票自动换票,电子检票系统每一个小时发布旅游信息,景区电子眼监控系统把控客流量。
在人群聚集时,适时关闭景区内部危险场馆,分散广场区域的人流,保持景区内部的畅通。景区内不仅配备了全程监控设施,还安排保安24小时值班。
上一篇:
五年内国内苗圃发展的四大趋势
下一篇:
中国县城的文化与尴尬
---全国部委办网站---
中央政府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台办
新闻办
档案局
信访局
粮食局
烟草局
外专局
公务员局
海洋局
测绘地信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密码局
航天局
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委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办
南水北调办
---全省直厅局网站---
中国安徽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计生委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省质监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管局(省接待办)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档案局
省地矿局
省地方志办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供销社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安徽行政学院
省信访局
省政务服务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国防科工办
省国税局
省气象局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省煤田地质局
省贸促会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各市行业主管部门网站---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
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北市园林管理局
宿州市园林管理处
阜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南市园林管理局
滁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六安市园林管理局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马鞍山市园林管理处
安庆市园林管理局
池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局
铜陵市园林管理局
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黄山市园林管理局
---全国行业协会网站---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景观园林绿化协会
中国建设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天津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重庆园林行业协会
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山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内蒙古
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
吉林省风景园林协会
黑龙江
江苏
浙江风景园林学会
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
江西省城市园林网
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河南园林网
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湖南省园林绿化协会
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广西花卉协会
海南省风景园林协会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
贵州
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
西藏
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甘肃
宁夏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青海
新疆园林网
香港
澳门
台湾
---会员单位网站---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开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合肥绿叶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九狮园林建设公司
安徽新宇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新安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鑫苗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东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构美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省盛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广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朗汀园林绿化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潜川森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佳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市蜀山绿地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格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花之都园林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市紫蓬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新安景观园林有限公司
合肥银河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昌盛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港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中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荣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合肥鸿堃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广阔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盛宝隆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安兴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宜和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三普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地道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星绿木屋木结构有限公司
安徽腾飞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大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诚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萧县炫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灵璧增华山水园艺中心
蚌埠芦山文化陵园
蚌埠市龙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经典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淮南市淮尚园林园艺养护有限公司
安徽春景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滁州市明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奥申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九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万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奥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力生生态集团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汇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红花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芜湖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新达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学友建设有限公司
芜湖祥宽花木有限公司
安徽省龙川绿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宁国市诚信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新时尚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恩龙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市百通生态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恒昶实业有限公司
铜陵市振华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瀚青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潜山县思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宿松县西南花木公司
安徽省双龙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黄山市园林协会
福建省惠安嘉泰石业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皖ICP备16003017号-1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