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一只貉( hé)在潺潺山涧旁边悠闲玩耍,那边,两只狗獾“一言不合”便动起手来。林间,一只野猪忍不住身上的“刺挠”,正使劲蹭着树皮。
北京朝阳将府公园一只夜鹭闯入一群野鸭中。何建勇
这些画面来自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记录,野生动物们嬉戏玩耍、“占山为王”,俨然成了保护区的“主人”。随着北京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频繁地在城市里现身,为首都增添一抹“野性气息”。
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系统
盛夏,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涛阵阵、生机勃勃。该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燕山山脉中,总面积超过6200公顷,目前生活着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勺鸡、斑羚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北京近1/3的野生动物种类都能在这里见到踪迹。
松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特别丰富,从高海拔的针叶林,到低海拔的阔叶林,还有大片的灌丛和草甸,包括北京一级保护植物百花山葡萄和北京水毛茛(gèn)在内的824种野生植物构成了保护区的绿色基底,与野生动物共同打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松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了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站,对森林微气象监测指标、森林环境监测指标、森林水文监测指标、森林土壤监测指标、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等5大类54项指标实时监测,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被救护的鹰隼。何建勇
与野生动物共享绿色家园
城市不能是生物多样性的“荒漠”,人与野生动物共享绿色家园才是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终极形态”。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向城市“进军”,与首都市民“亲密接触”。以往只在房山区十渡地区出没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的栖息范围从房山逐渐扩展到海淀、昌平等全市各区,“房山黑鹳”变身“北京黑鹳”。今年3月,地处闹市的亚运村小微湿地陆陆续续迎来了4个野鸭家庭“安居乐业”。北京人的老朋友——长耳鸮,也已经成群“落户”城市副中心的绿心区域。
城市中野生动物的身影越发常见,源于北京市重塑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相关工作的落实。无论是种进二环内的一处处城市森林,还是嵌入楼宇之间的小微湿地,不但为首都市民带来了大自然的野趣,也吸引着野生动物到城市里“定居”。据统计,近年来北京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陆生脊椎野生动物从1994年461种增加到现在的500多种,其中包括褐马鸡、黑鹳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斑羚、大天鹅、灰鹤、鸳鸯等6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