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星期一农历乙巳年(蛇)八月十二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简介
会长致辞
组织机构
协会章程
会费管理
入会指南
大事记
协会动态
新闻发布
近期活动
教育培训
电子期刊
会议博览
行业资讯
业内快讯
国内讯息
省内聚焦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企业资质
会员风采
品牌展示
行业招聘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
行业资源
人力资源信息
苗木供需信息
花卉、草坪供需信息
附属资材供需信息
行业规范
自律建设
服务窗口
业务交流
环球博览
徽派园林
世界园艺
风景旅游
园林论坛
理论研究
科普科技
专家视野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快讯
贵州:让绿水青山更美 把金山银山做大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20年6月15日 ‖ 查看1019次 ‖
2019年,贵州省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特色林业产业带动280.67万人实现增收,林下经济项目覆盖贫困人口48.9万人,带动人均增收近千元。
2020年,全省林业系统将全面对照“八要素”强弱项、补短板,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实现裂变式发展——
让绿水青山更美 把金山银山做大
“旧闻天下山,半在黔中青。”
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歌,将贵州的地形地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92.5%的贵州,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长期伴生、互为因果。
贵州要脱贫,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贵州要发展,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唤醒沉睡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6月11日,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特色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贵阳召开。据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林业系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着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林业经济蓬勃发展。
截至2019年底,全省森林面积1.5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9.95%。
2019年,全省以竹、油茶、花椒、皂角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944.39万亩,产值达118.35亿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达23.24万个,带动280.67万人实现增收,其中贫困人口23.57万人。
2019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2048万亩,总产值超220亿元。全省参与经营林下经济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达1.4万余个,林下经济项目覆盖贫困人口48.9万人,带动人均增收近千元。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没有任何退路。
全省林业系统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奋勇当先,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实现裂变式发展,把贵州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扶贫优势,让绿水青山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大,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决战脱贫 林业经济提速快跑
特色林业产业,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游效益于一身,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我省生态良好、生物种类繁多,经济林树种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济价值大,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林业系统始终紧扣脱贫攻坚目标,全面落实“五步工作法”和产业发展“八要素”,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全省以竹、油茶、花椒、皂角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944.39万亩,产值达118.35亿元。其中,竹产业总面积约470万亩,产值达80亿元;油茶产业总面积323.4万亩,油茶籽产量7.22万吨,产值达30亿元;花椒产业总面积103.97万亩,鲜品产量2.2万吨,产值4.35亿元;皂角产业总面积47.02万亩,加工量1300吨,产值4亿元。
全省各地围绕“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活市场、做强品牌”的思路,狠抓品牌建设,着力增强特色林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助推黔货出山、风行天下
我省赤水市、玉屏自治县、贞丰县分别被授予“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称号,贵定县被授予“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创建试点县”称号,贵州山王果公司等13家企业被授予“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试点单位”称号,桐梓方竹笋、织金皂角米等相继获得相关权威机构认证……贵州特色林业产品已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竞争力正在逐步形成。
同时,全省各地在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中,始终将惠农增收摆在首位,通过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集体林地林权流转收益、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劳务收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保底分红等模式,使参与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
2019年,我省特色林业产业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达23.24万个,带动280.67万人实现增收,其中贫困人口23.57万人。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复合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
2019年以来,我省着力实施“建立林下经济项目库、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服务”五大行动,林下经济取得了较好效益——
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由2016年的1151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2048万亩,总产值超220亿元。同时,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019年,全省参与经营林下经济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达1.4万余个,项目覆盖贫困人口48.9万人,带动人均增收近千元。
全省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探索了一批典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了大方、德江、黎平的天麻,从江、榕江的草珊瑚,纳雍、赫章的乌骨鸡,普定、册亨的蜜蜂等一批有地理标志的林下经济产品。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探索林下经济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助推贫困户稳定增收,形成了林下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打开脱贫增收的良好局面。
如黎平县,采取整合扶贫资金注入国有平台公司,再折股量化到合作社贫困户,组织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劳务服务队参与务工就业的方式,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带动1.1万人稳定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700人),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带动5.3万人实现灵活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87万人),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接力奔跑 特色林业加劲冲刺
2020年,我省将新造和改培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力争特色林业产业产值达到142.4亿元以上,新增稳定劳动就业岗位3.54万个。
其中,竹产业新造5万亩,改培35万亩,力争实现竹材采伐80万吨,鲜竹笋产量25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新增稳定劳动就业岗位7000个。
油茶产业新造18万亩,改培50万亩,力争实现油茶籽产量8万吨,产值达到33亿元。新增稳定劳动就业岗位1.24万个。
花椒产业新造15万亩,改培7万亩,力争实现鲜品产量3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新增稳定劳动就业岗位5000个。
皂角产业新造20万亩,加工成品1400吨,产值达到4.4亿元。新增稳定劳动就业岗位1.1万个。
围绕以上目标,全省林业系统将通过“四个一批”举措推进特色林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打造一批示范基地——
坚持以3至5万亩为基本单元进行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好低产低效林地、退耕还林地、造林失败地等林业“三块地”,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其中,建成竹产业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达2万亩以上;油茶产业示范基地4个,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花椒产业示范基地3个,示范面积3万亩以上;皂角产业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推进林旅结合,打造一批医养、康体项目,拓宽增收渠道。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引导和支持国有企业参与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使国有企业成为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主体,发挥国有企业在担当政治责任、优化利益联结机制、风险防范、勇于创新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全力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市场龙头企业。
开发一批知名产品——
加大林业科研投入,广泛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大产品研发、品牌策划、营销推广力度,实现产品食用价值、油用价值、药用价值、美容价值、保健价值最大化。积极推进特色林业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出一批国内国际精品。
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谋划推进一批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林旅综合体等省级和国家重大项目,加快我省绿色产业发展,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特色林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特色林业基地建设138.62万亩,其中新造121.61万亩,改培17.01万亩,全省特色林业产业总面积已迈过1000万亩大关。
为保证全省人民群众“短期快脱贫,中期不返贫,长远可致富”,我省还将根据资源现状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编制《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力争到2022年新建和改培特色林业产业基地400万亩,全省总面积达到1100万亩,总产值达400亿元。
乘胜追击 林下经济跨越发展
我省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9.95%,森林面积达1.58亿亩,为耕地面积的两倍以上,森林、林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达3722万亩。
除了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大以外,我省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四,有野生植物6000余种、野生动物1000余种,许多植物、动物资源都有可能培育开发成大产业。目前,以林下食用菌、中药材、森林蔬菜、竹笋为重点的林下种植,以林下养鸡、养蜂为重点的林下养殖,各地已经探索总结出一批成功模式,为全省林下经济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林下经济发展的物理场所主要是森林,相对传统耕地,林下土壤没有受到工农业生产活动影响,水分涵养充足,土壤多含有机质,空气更加清新,小生境优越,更有利于生产野生、仿野生绿色有机农产品,更能契合当今社会绿色健康的消费需求。
为做足林下经济文章,走出一条运用“八要素”发展林下经济的新路,让绿水青山能够实实在在变为金山银山。2020年,全省林业系统还将全面对照“八要素”补短板、强弱项,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全省林下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结合“十四五”规划,升级林下经济发展目标——
目前,省林业局正在结合编制林业“十四五”规划,制定全省林下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力争2020年实现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发展到2200万亩以上,产值280亿元以上,带动15万贫困人口增收,新增稳定劳动就业岗位9000个。
聚焦“9+3”县(区),打造林下种养示范项目——
2020年重点向“9+3”县(区)倾斜,打造林下种养示范项目,省级共扶持林下种养项目68个,其中,林下养鸡(鹅)446万羽,林下中药材8.11万亩,林下食用菌200万棒,林下养蜂1.675万箱,林下蔬菜2220亩。合计补助资金1.6亿元,预计助推6.05万贫困人口增收。
推进品牌建设,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突围——
加快贵州林菌、林药、林鸡、林蛋等森林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注册公共商标,引导企业使用公共品牌商标和标准体系。依托现有加工企业或引进优质企业,高标准建设一批高端加工生产线,开发以林下绿色产品为原材料的化妆品、保健品、高端食品饮料、药品、生态日化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推进优惠政策落实,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下达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择优扶持各地申报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项目。通过下达中央林业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项目贴息扶持。支持各地林下经济实施主体进行融资和申请绿色产业基金发展林下经济项目。同时,对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的林下经济实施主体进行奖励。(方春英 吴采丽)
上一篇:
未来十五年,保护修复生态这样干
下一篇:
构筑和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全国部委办网站---
中央政府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台办
新闻办
档案局
信访局
粮食局
烟草局
外专局
公务员局
海洋局
测绘地信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密码局
航天局
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委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办
南水北调办
---全省直厅局网站---
中国安徽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计生委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省质监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管局(省接待办)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档案局
省地矿局
省地方志办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供销社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安徽行政学院
省信访局
省政务服务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国防科工办
省国税局
省气象局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省煤田地质局
省贸促会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各市行业主管部门网站---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
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北市园林管理局
宿州市园林管理处
阜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淮南市园林管理局
滁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六安市园林管理局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马鞍山市园林管理处
安庆市园林管理局
池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局
铜陵市园林管理局
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黄山市园林管理局
---全国行业协会网站---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景观园林绿化协会
中国建设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天津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重庆园林行业协会
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山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内蒙古
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
吉林省风景园林协会
黑龙江
江苏
浙江风景园林学会
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
江西省城市园林网
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河南园林网
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
湖南省园林绿化协会
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
广西花卉协会
海南省风景园林协会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
贵州
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
西藏
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
甘肃
宁夏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青海
新疆园林网
香港
澳门
台湾
---会员单位网站---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开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合肥绿叶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九狮园林建设公司
安徽新宇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新安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鑫苗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东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构美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省盛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广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朗汀园林绿化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安徽潜川森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佳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市蜀山绿地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格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花之都园林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合肥市紫蓬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新安景观园林有限公司
合肥银河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昌盛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港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中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荣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合肥鸿堃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广阔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市盛宝隆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安兴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宜和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三普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地道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星绿木屋木结构有限公司
安徽腾飞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大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诚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萧县炫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灵璧增华山水园艺中心
蚌埠芦山文化陵园
蚌埠市龙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经典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淮南市淮尚园林园艺养护有限公司
安徽春景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滁州市明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奥申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九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万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奥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力生生态集团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汇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红花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芜湖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芜湖新达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学友建设有限公司
芜湖祥宽花木有限公司
安徽省龙川绿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宁国市诚信园林有限公司
安徽新时尚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恩龙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铜陵市百通生态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恒昶实业有限公司
铜陵市振华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瀚青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潜山县思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宿松县西南花木公司
安徽省双龙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黄山市园林协会
福建省惠安嘉泰石业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皖ICP备16003017号-1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