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星期一农历乙巳年(蛇)八月十二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快讯
    青海:描绘山脉水脉人脉交相辉映的绿色画卷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9年9月25日  ‖  查看943次  ‖  

    回顾70年保护历程,岁岁年年都峥嵘;喜看今朝江源大地,绿水青山风华正茂。

      今日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成为了全国首个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

      今日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原精灵藏羚羊栖息地环境持续改善,种群数量明显恢复;

      今日青海,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正加紧推进,承担起为未来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要责任;

      ……

      70年栉风沐雨,曾经遥远的青海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70年筚路蓝缕,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正向世人走来。

      生态资源总产值达18.39亿元,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源头活水,生态服务总产值为7300亿元,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有等功能性价值不可估量。

      一路走来,青海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持续深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矢志不渝让绿水青山出颜值,让金山银山有价值。

      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大改革任务,前不久,中央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作,把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2018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突出强调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今年全省“两会”,对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作出部署,明晰了前进方向。

      重要的生态地位决定着青海必须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而且这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

      从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到“一优两高”,顺应时代发展脉络,青海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如今已形成了“五大生态板块”互相联系又独具特色的格局,分布着众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保护地。

      特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通过整合各类保护地,打破“九龙治水”障碍,体制机制创新的动能逐步显现,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事业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为全国提供了示范。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已成为今日青海大地上,从政府到民众的一致行动。

      今年6月,我省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8月举办的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为建好国家公园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不竭动力。

      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青海使命在肩,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指引,按照“三步走”目标,努力走在前端、打造高端,向世人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

      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为全国创造“青海经验”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不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绿意葱茏的山川和碧波荡漾的河湖让大美青海魅力无限。

      《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于2017年8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迈开了依法建园的步伐。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公布后,我省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规划、管理规划、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规划,在全国率先构建了“1+5”国家公园规划体系;

      同时,为加强执法力度,建立了生态保护司法合作机制,组建了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治研究会,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律顾问制度,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至今,已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原创性改革,确立了依法建园、绿色建园、全民建园等十大理念,逐步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政策、制度等十五大标准体系,改变了“九龙治水”局面,解决了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理顺了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

      从极地江源到祁连山区,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成立了由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片区实施方案》,全面部署落实33项试点任务;

      开展国家公园本底资源和数据信息调查,编制《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全面执行管护站巡护信息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巡护设施设备等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国家公园综合执法机制;

      ……

      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耕耘必将带着收获。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监测到5只雪豹同框画面,同时还监测到罕见的豺、荒漠猫等珍稀、特有野生动物。

      在持续开展的野生动物监测工作中,已顺利完成了2018年度雪豹监测任务,获取雪豹影像资料957份,多次拍摄到多只雪豹同框,并在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中时隔30年后再次记录到“鸟中大熊猫”黑鹳,反映出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向好。

      一步一个脚印,遵循自然法则、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建设好国家公园省,传递好大美青海情,青海付诸实践。

      打造生态保护“高地”,描绘壮丽生态美图

      得益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稳步推进,1.7万余名牧民走上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开始端起“生态碗”吃上“绿色饭”。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通过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制定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三年来省财政共投入5亿元资金,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并为其统筹购买了太平洋意外伤害保险。

      坚持以人为本,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图。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基础上,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且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发展第三产业。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我省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生态保护“高地”,积极探索建立以“村两委+”为基础的社区参与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在试点区域选取9个村,建立保护宣传工作机制,签订《“村两委+”共建共管协议书》,创立生态课堂,逐步健全完善宣传长廊、橱窗等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切实增强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力量。

      着力打造“生态文化高地”,目前已成立了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并与青海师范大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成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研究中心”。

      着力打造“生态科研高地”,以建立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为目标,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完成了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第一阶段调查任务,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科学调查合作,与省气象局合作发布了《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

      用积极的行动和作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好的经验,青海正在行动中描绘着高原大地上山脉、水脉、人脉交相辉映的绿色画卷。


    (来源:青海日报) 
                  
    上一篇: 生态环境部致函8省市政府要求落实减排措施
    下一篇: 守住生态绿 带来百姓富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