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星期四农历甲辰年(龙)五月初二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快讯
    联结人与自然 共建宜居城市——邢台风景园林国际学术交流会专家观点集锦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0日  ‖  查看891次  ‖  

    8月28日-29日,风景园林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

      近年来,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倡导下,城市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本次交流会的主题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文化景观与城市发展。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如何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让人们享受到开门见绿?通过景观师的努力,如何营造更宜居的人居环境?如何推进城市建设,使其更富有地域特色?发达国家的公园城市建设能否给中国带来一些启示?

      交流会上,2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和专家展示了众多优秀设计案例,分享了独到见解。在此,本报精选其中5位专家的发言内容,发表于后,以飨读者。

      张易文:

      景观师为城市创造更多生态价值

    联结人与自然 共建宜居城市

      今年,全世界总人口突破了75亿。其中,大约50%的人生活在城市。可以想象,城市化进程势头强劲。

      “当无数的人涌入城市生活后,扪心自问,在这个城市生活你感觉幸福吗?”玛莎·舒瓦茨及合伙人事务所中国区总监张易文提出疑问。

      她说,她在包括上海、纽约、伦敦在内的很多大城市生活过。城市中的压抑感和高密度感,让她觉得没有可以呼吸的空间,她生活得并不快乐。

      张易文表示,城市化进程加剧的同时,还会带来同质化,也就是千城一面。回看100年前的城市,每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再反观今天的城市,除了建得越来越高的楼没有其他不同。

      “人都渴望亲近自然。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我选择了景观师作为职业。我希望所有的景观师都可以给城市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提升空间。”张易文说。

      那么,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景观师可以做什么呢?

      张易文认为,景观师创造空间不仅局限于自然环境中,也不是单纯地在城市有限的空间里去创造拟自然的空间。景观师的责任、能力和作用就是打造更美的城市。

      人会倾向美丽的事物,择居也会选择更美的城市。从景观师的角度来看,更美的城市一定是有其独特之处的。这其中的独特不是由建筑或者格局规模决定的,而是由城市景观决定的。花草树木、公园流水才是城市给人的第一美丽印象。

      她具体介绍了近些年事务所依据这样的理念所做的实践。2011年,张易文所在的事务所开始接触中国地区的项目,并在中国完成了很多比较经典的案例。

      张易文介绍了她们在重庆完成的一个社区公园项目。她们在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希望打造出具有重庆特征的文化标志,所以创造了巨大的灯笼装置,整个公园里面所有景观细节处理也围绕着这个构筑来进行呼应。“灯笼装置的灵感来自重庆起伏的山脉,另外灯笼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物,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通过我们的设计,希望在公园中的人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到达幸福的彼岸。”张易文说。

      该项目建成后效果非常好,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大人们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张易文说,在整个景观项目里,还融入了水元素和植物元素,使其成为一个能够让社区居民进行休憩、活动的空间。

      张易文还展示了事务所在深圳完成的万科总部办公中心项目、在北京完成的产业园中心绿地项目、在四川完成的冰水河道改造项目等,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融入了景观师的设计巧思,表现了项目地不同的景观特色。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作为景观师我们或许还无法做到复原城市,但是我们希望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独一无二的标志性空间。我认为,这是我们景观师在城市景观空间里面可以作出的贡献。”张易文说,通过景观师的努力,可以为城市创造更多生态价值,使每一座城市变得更美丽、更宜居。

      斯特凡·郎博瑞思:

      打造人与自然共处的城市空间

    联结人与自然 共建宜居城市

      英国Grant Associates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斯特凡·郎博瑞思对公共空间设计、总体规划等有丰富的经验。

      他说,我是一名景观设计师,但我不赋予空间含义,而是通过自然体验来做到这一点,打造人与自然直接接触的空间。

      斯特凡·郎博瑞思介绍了由他设计的4个项目,分别为中国天津生态城、新加坡滨海公园、新加坡公园和罗宾逊大厦。他认为,空间设计应该减少一些关于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手法,更多地关注身处于空间中人的体验感。

      天津生态城中心公园是斯特凡·郎博瑞思首次尝试在中国北方区域进行设计。在初次调研时,他感到非常震撼,公园的位置对自然条件和当地居民都很友好,可以说是人地和谐,他只需要调节气候带来的游览不舒适性即可。

      “设计师要尝试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这个公园游客,我希望能有一个什么样的游览体验?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设计可以让公园成为一个更舒适的空间呢?”斯特凡·郎博瑞思说。

      他注意到,冬天限制了该地区植被的种类。公园里很多植被都被临时包裹起来,并用栅栏隔开。等到春天,植被开始复苏,土壤依旧相对贫瘠,与冬天的场景相差并不特别多。

      他决定作出一些大胆的改变。

      斯特凡·郎博瑞思对场地上的各种自然元素,包括风、阳光和雨都进行深入性研究,做了很好的设计结合。他将地形重构,形成围墙的形态。在这里既可以散步,还可以饱览整个公园的全景。他还在公园温室后面形成了一道风景线,创造出了一个可互动的空间,居民可以享受公园西边的美景。

      在多层次的设计中,斯特凡·郎博瑞思最喜欢公园码头这部分。他认为,码头这部分展现了美好环境中人与自然结合的景象,这是海绵城市体系中最为程式化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可以接触到水的一部分。

      在斯特凡·郎博瑞思展示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最终设计好的城市码头的效果。前端是静态的水景,后面是更具互动体验的水景观。工程技术的引入没有将水景观定格为传统的设计模式,而是通过排列,营造了更为活泼的气氛。在湿地区的森林湿地,他打造了沉浸式体验,更加开放,人们可以看到周边建筑物,但是画面是非常自然地,不会过于生硬突出。

      斯特凡·郎博瑞思又介绍了位于新加坡中央商务区的大型商业项目罗宾逊大厦。该大厦位于三角地带,地块比较紧张。“周边的地面结构必须得到提升,又不能在树根上增加任何额外的重量。”斯特凡·郎博瑞思说,他在项目周围搭建了桥梁性结构,目的是不让水泥压到土壤表层,造成空气无法流通。同时,增加树木的种植量,提升了整个场所的舒适度,成为景观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个天空梯田的设计来说,我的灵感来自中国山。所以我营造了一种三维立体形态的花园状态。”斯特凡·郎博瑞思说。

      在大厦后面,他还做了一道绿色的植被墙,打造了具有层次和种植深度的体验空间。在其中,可以感受到茂密的植被和明显的空间舒适度。

      在斯特凡·郎博瑞思介绍的这些项目实例中,可以看出他的设计非常注重人在项目中的体验感。他认为,作为一个设计师,如果你的介入是对的,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每一个设计师希望做到的终极体验。

      李敏:

      从绿化城市过渡至公园城市

    联结人与自然 共建宜居城市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李敏演讲的题目为: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从国际化视野看中国特色花园城市的建设动态。

      在他看来,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市绿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园林化了。园林化的转变是不是就相当于我们的城市已经成为公园城市了?李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我们中国说的园林城市,就评价指标而言,基本全部局限在绿化这个领域。”李敏说,2010年时,国家颁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但是我们注意到,在这个评价标准里面根本没有提花园城市或公园城市这样一个理念。这也间接说明我们国家的园林城市建设,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设置的,没有和国际上通行的公园城市标准接轨。

      以国际上的花园城市运动为例,该运动总结了100多年来全世界已经建成的花园城市名单,但其中没有一个中国大陆城市。“我看到这个结果时也大吃一惊,难道中国创建的几百个园林城市都不能被国外所认同吗?”李敏说。

      其实,这是看法不同惹的祸。

      李敏表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创建的园林城市是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但它和国际花园城市运动所认可的花园城市建设目标还不太一致,二者之间还不能简单地画等号。目前,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还处于绿化城市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上,还需要进一步地努力。

      事实上,国际上所认同的公园城市也没有那么复杂的评判标准,公园城市基本面貌主要具备两大要素就可以,一是公园体系,二是花园街区。花园街区的建设关键在于城市绿地公园化。

      “建设公园城市可以简单归纳为:抬头见绿,出门入园。使居民能够最便捷地使用城市公共绿地。”李敏说,作为城市整个发展目标来讲,希望能够达到城市的街区和城市的绿地有机融合,这就是公园城市应该具有的形态特征。

      在亚洲,新加坡是全球现代花园城市建设的典范,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案例。1960-1990年时,新加坡成功建设了花园城市。21世纪以后,新加坡进一步转型,建设花园中的城市。现在转型仍在继续,开始建设城市花园。“城在园中,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园城市的基本形象。”李敏说。

      李敏认为,对于我国公园城市建设,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慢慢地过渡,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绿色城市、园林城市或者是森林城市,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某些具体工作阶段。无论是营造哪种城市,它都需要城市公民和建设者共同努力。”

      张晓鸣:

      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贴近生活

    联结人与自然 共建宜居城市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政府号召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要像公园一样自然。对此,江苏省住建厅风景园林处原调研员张晓鸣感触颇深。“我国的城市面貌改变巨大,人居环境已进入了品质提升的阶段。”他认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要贴近生活。“怎么做到贴近生活?我想应该是科学规划。”张晓鸣说。

      张晓鸣提出,要立足资源条件,从自身优势条件出发来认知所在城市的发展优势,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要根据地域、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和植物种类进行谋划、设计和建造。“如果说这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那么,我们就希望它在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色彩斑斓,冬季阳光灿烂。”张晓鸣是这样畅想的。

      这些规划都是基于环境的,如果把人考虑进去呢?那么,就要考虑人的多元化需求。

      “绿色福利要共享。有一点空间,一点绿地,是远远不够的。有的人喜欢跳舞,有的人则喜欢跑步。我们应该考虑多元化的需求,要将城市建设的像公园一样,满足人的多元化需求。”张晓鸣说。

      公园拥有生态性、文化性、公共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从张晓鸣的角度来看,为了把城市建设得像公园一样,应该做到这样5个方面。

      一是保留生态空间,城市山水格局要得到保护。

      二是绿地系统的效益显著,要科学建设。

      三是要为居民着想,建设功能布局要合理,小空间满足多元化需要,共享城市绿色福利。

      四是景观特色鲜明。城镇是人类生存依托自然空间建立起的生存集聚地,要考虑人与自然相伴,对自然的眷恋,对自然的崇敬与审美。

      五是要追求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生活。要去荒蛮,用艺术的手法将自然的功效延伸到生活当中,共建生存环境。

      其实,这些畅想并非空穴来风。它在我们现在的实际生活中都已有案例可寻。张晓鸣举了多个例子,在江苏徐州,曾经的采石场经过修复,华丽转身为当地的一个档口公园,成为居民乐于去的地方。在河北邢台,老城与新城之间,紧邻中心城区的采煤塌陷区,将园博园选址于此。既突出生态修复的主题,又构建了面积较大的城市中的公园,改善了周边居民的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人们前往。

      张晓鸣表示,城市空间和人居生活都需要亲近自然。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贴近生活的绿色场所空间,这是他对城市建设的一种呼唤。

      高野文彰:

      用加减设计理念拉近人与自然距离

    联结人与自然 共建宜居城市

      日本知名景观设计师高野文彰在景观设计、城市和区域规划方面拥有50多年的经验。他的设计代表作包括十胜千年森林公园、静冈公园和昭和儿童森林纪念公园等。

      他以景观之梦为题,以“千年之森”项目为例,介绍了他是如何通过加减法设计,建立北海道森林公园,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野文彰的景观事务所最初在东京。20世纪末,他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把工作场地从东京搬到了北海道。他说:“我小的时候就梦想在东京很高大上的地方工作,但我还是选择去北海道重新开始。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北海道离大自然更近,我们希望身处自然的环境来做设计。”

      在北海道十胜地区,高野文彰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改造森林。项目业主想花费较少的钱,用于保留这片森林。他们在调查森林状态时发现,里面有一些垃圾,林下植被长得非常茂盛。“森林里面的自然环境整体来看是很好的,但人无法进入感受。”高野文彰说。

      如何改变呢?高野文彰选择通过一个慢设计的过程,将原有森林打造成为一片“千年之森”。“对人来说,在公园里面就是享受生活的过程,公园是使大自然与人能够很好结合在一起的场所。”高野文彰说。

      森林里面枯树落叶太多,影响了很多树种的正常生长。高野文彰和他的团队先简单地把林下作物和枯树落叶一并清除干净,让阳光能够照射进来。

      在他们清除了这些作物后,惊喜地发现在落叶覆盖下的植物非常多样。“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去种植任何植物,在清除那些没用的东西后,有阳光照射,还有水进去,本地的植物就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了。这像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惊喜,这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互动。”高野文彰说。

      这种设计方式,改变了项目业主的看法,森林项目很成功地落地了。于是,高野文彰决定尝试将森林项目与公园旅游相结合,做成主题公园,每个主题都与自然元素息息相关。

      高野文彰现场展示了这些公园的实景照片。目前建成开放的区域共有4个,按照入园游览的顺序依次是:森林主题公园、大地主题公园、花丛公园和农业主题公园,公园展示北海道当地自然环境的多种形态与人文气息相融合的独特风景。

      森林主题公园就是高野文彰最先实践的地方,他以两棵树当作公园入口的标志,指引游客可以进入其中游玩。“森林里都是宝藏,我把森林里没用的树枝和树干采集到一起,成为林下的餐桌。我还在森林里面找到了一棵非常独特的白桦树,让它成为森林里的一道风景。”高野文彰说。

      在他展示的照片中,有一张记录的是很多被砍掉的树。看似是破坏了森林的原貌,实则是想要留出更多林下空间。他没有浪费掉任何一棵树,这些树慢慢重新生长,他在其中建了一个小酒吧,成为游客在森林中休憩的场所。“我们的理念就是没有任何自然元素会被浪费掉,这东西都被换一种形式留到了森林里面。”高野文彰说。

      高野文彰总结了他的两种设计方法,一种是加法设计,在景观中植入一些必要设施之类的。另外一种设计方法就是减法设计,要移除一些场地里的元素,用另外一种元素或形式做出来。他认为,这种设计理念在森林、在城市中都可适用。

                  
    上一篇: “人民大会堂”特展重现大国工匠智慧
    下一篇: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国方案”获世界称赞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