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农历甲辰年(龙)腊月十八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讯息
    上海博物馆东馆预计2022年底试开放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9年9月4日  ‖  查看1892次  ‖  


      

      2017年夏天,来上海博物馆排队参观大英百物展的观众几乎把博物馆绕了一圈。看着长长的队伍,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感慨,“还好东馆已经筹建了,否则该怎么回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距上海博物馆东馆设计效果图公开至今已近两年,工程进展如何?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该项目于2017年9月正式启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下室工程施工,预计2020年春节前后出地面。土建工程预计2021年底土建竣工;计划2022年底试开放。

      施工现场,钟扬保护下一株大豆

      上海博物馆东馆选址在浦东联洋社区10号地块。西临杨高南路、北临世纪大道、东临丁香路。占地面积4.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近45米,拥有地上建筑6层,地下2层。原本,上博东馆计划于2020年竣工,但开工不久,施工团队就遇上了难题。

      在上博东馆规划之前,该地块已经闲置了10余年,周围施工建筑的临时堆土间长期积水,逐渐形成一个小池塘,杂草丛生。在城市高楼大厦之间,这块空地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公园,常有人前来休闲、健身。项目开工后,需要对地面建造物和池塘进行清除,也因此产生部分人的疑虑,这片自然生态有保护的价值吗?

      “池塘去留之争是施工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困难。”杨志刚说。为了回应社会的质疑声,浦东新区邀请了高校生物专家来实地勘察,其中包括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最终,钟扬发现现场只有一种野生大豆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它均为上海常见植物。为此,施工现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科普讲座,钟扬向市民志愿者、附近小学的学生等介绍了这些植物的门类,说明该地块不具备生态保护价值,这是他生前在上海的最后一场活动。那株野生大豆也已被移植和保护了起来。

      清除池塘后,施工团队还要清理地下埋藏的复杂管线和地面建造物,这些都影响了工程进度。惦念施工情况,杨志刚每过几周就会去现场看一次,了解相关进展,提醒工人们注意安全。看多了,他感叹博物馆地基每隔不久就变幻出新的样子,也深知高温下劳作的辛苦。东馆建筑面积大,为了不对周边建筑形成影响,地基用钢筋混凝土做了层层加固支撑,深夜,一排排渣土车还在灯光下蜿蜒前行。“有机会,我也想邀请他们来博物馆参观。”

      展陈长卷,不用再拆墙、拆门

      在设计规划中,同济大学设计团队立足于城市空间整合和内部功能组织,为上海博物馆东馆带来了一座开放型的博物馆建筑。为了缓解观众在特大型博物馆中的观展疲劳问题,建筑改进了常见的封闭式流线设计,强调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流互动,使得参观体验更加丰富和有趣味性。

      开放式和多中心的设计,也是建立在上海博物馆本馆目前封闭式、单中心模式局限基础上的思考和改进。有趣的是,2017年上博东馆建设计划消息发布时,还是单体新建博物馆中体量最大的,但两年间,已有若干省级博物馆提出了更大规模的新馆建设计划。杨志刚认为,博物馆不是以面积取胜,关键是要合理规划如何在恰当空间内给观众提供最好的体验,让观众真正有获得感。“带着问题意识来建东馆是很重要的事,最根本的是解决目前本馆文物陈列和观众服务的局限。上海博物馆在工作中一直坚持观众中心和文物中心。以观众为中心就是要提升服务等级,带来更多元的体验;以文物为中心就是要用文物来讲故事,并给它们好的保护环境。”

      9月10日,上博将举办《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其中有一件王原祁青绿山水《杜甫诗意图轴》纵321厘米,横92厘米,为了将这件挂轴作品尽可能完整的展示,布展人员想尽了办法,最终通过改造吊顶抬高了展厅,才勉强将画心全部打开。这种为了文物的临时改造在上博已经不是第一次,2017年上博举办“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时,为了迎接一幅“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曾经把南门拆了下来。受到目前本馆场地限制,许多书画作品都没办法完整向公众呈现,在借展时,许多大尺寸的展品也难以纳入。

      未来在上博东馆,将不再面临这种“拆墙”“拆门”式的窘境。据上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上博东馆第一层的几个临展展厅层高最高可达10米,净高约7米。依托这样的展厅条件,不仅便于将上博馆藏文物更多、更完整的呈现,也可以范围更广阔的引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灿烂历史结晶。在上博东馆,文物还将有专门的运输通道,该通道按照目前飞机可装载集装箱的最大标准设计。集装箱车辆可直接由运输通道开进博物馆,最大化利用空间结构,也确保了文物安全。

      上博东馆建成开放后,将成为上海展陈条件最好的场地,也是国内甚至世界领先的一流展览场馆。与此同时,上博也将启动对本馆的闭馆改建工程,包括对空间的重新规划调整,工程可能持续几年时间。

      一体两馆,两头并重

      上博东馆建成后,将与周边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图书馆东馆、世纪公园等文化设施形成集群效应,成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上博本馆也是上海人民广场文化核心功能区的重要文化地标,未来上博将坚持“一体两馆,两头并重”的发展方向。

      杨志刚介绍,对东馆展陈内容的研究从项目启动时就已开始,并不断反复磨合深化。上海博物馆是侧重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通过东馆将逐渐向近现代延伸。在东馆将有两个新的重要展陈方向,一个是“一带一路”,另外一个则是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前者展现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互鉴,后者则更多呈现上海本土文化面貌和神韵。这两大重点会用常设展和临展的形式来呈现。在东馆也将设立文物秘宝室,让较脆弱的中国古代书画和有机质类文物等短暂和观众见面,比如曾经亮相《国家宝藏》的缂丝莲塘乳鸭图就有望在秘宝室亮相。

      2022年上海博物馆也恰逢成立70周年,上海博物馆规划以70周年馆庆展贯穿全年,并以此实现本馆和东馆的过渡衔接。在本馆闭馆大修期间,大克鼎等馆藏珍贵文物将搬入新家,它们会在新的策划基础上,以新的展陈体系向观众呈现。

      未来,上海博物馆东馆还将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感和参观体验。比如开放式的文物修复展示使得博物馆的日常后台工作得以呈现在公众眼前;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专门增设了针对青少年的体验空间;还将有更多的教室、图书阅览、数字影院等设施对公众开放。

      按照规划,上博东馆整体呈矩形体块,造型简洁挺拔,覆盖立面的花岗岩表皮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涛起伏,既暗合上海这座城市“海陆交汇”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上海“勇立潮头”的海派精神。目前,项目团队已在考虑建筑幕墙的材料选择,同时对内部环境空间的基本色调、基本风格方面做设计。建筑完工后,很可能又是上海一座知名的“网红打卡地”。“上海博物馆始终扎根传统,面向世界。东馆建成后,将着力深化、创新展览内容和形式,并带动教育、文创等其他传播活动,这是一个博物馆形成持久生命力的关键。”杨志刚说。



                  
    上一篇: 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下一篇: 青海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39个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