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星期日农历乙巳年(蛇)八月十八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可以刷新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走进协会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会员专区
  • 政策法规
  • 行业资源
  • 行业规范
  • 环球博览
  • 园林论坛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快讯
    北京世园会:山水意境园艺画卷徐徐展开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审核人员:admin  ‖  审批人员:admin  ‖  发布时间:2019年3月5日  ‖  查看1188次  ‖  

    山水意境园艺画卷徐徐展开

    北京世园会文人园效果图

      长城脚下百花放,妫水河畔万物生。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已经进入工程收尾阶段,将于今年4月拉开帷幕。这是继20年前的昆明世园会之后,国际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再次来到中国。

      在这样一场全球园艺盛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将走进这座姹紫嫣红的万花之园、奇树之林。绿色、低碳、节俭、永续,世园会“四馆一心”将打造成为山水建筑的典范,守望绿水青山,留住乡愁,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国际征集遴选最佳方案

         2014年6月11日,法国巴黎传来了好消息。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国际展览局168个成员国一致表决认可2019年北京世园会,并授予国际展览局局旗。北京世园会全面完成国际认可程序,进入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

         谋定而后动。按照组委会审定的园区综合规划及世园会办会目标,北京世园局先期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根据世园会的展会需要和参照往届的惯例,研究确定主要场馆的位置及规模。

         1999年昆明世园会中国馆以亭台楼榭凸显中国风韵。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造型构思,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中国国家馆的建筑外观,则如同希望田野上的“麦浪”,靓丽清新,大气稳重。

         作为“长城脚下的世园会”,北京世园会则把“生态优先、师法自然”作为方案规划的落脚点,绿色、低碳、节俭、永续的原则贯穿始终。

         2015年,委托参与过往届世园会规划设计工作的荷兰设计单位,北京世园局开展了室内展览展示专项规划工作。同年9月,场馆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公开征集,15家业内顶尖单位的65个团队参与征集。经过资格预审、技术初审、多领域专家综合评审等环节,每个场馆选出3个优胜设计方案。

         着眼于“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四个方面,相关部门共同邀请著名院士、专家对优胜设计方案进行多次深化提升,同时征求了中国贸促会、中国花协等部门意见。2015年12月23日,北京世园会园区综合规划及周边基础设施规划方案经组委会审议通过。

         海坨峰前,妫水河边,一幅山水意境的园艺画卷,正徐徐展开。

         场馆建筑“隐匿”山水之间

         园区内,有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天田山,有如诗似画、碧波荡漾的妫汭湖,有南眺长城、北望海坨的永宁阁,有望山通水忆乡愁的园艺小镇。

         在山水盛景之间,独特的建筑景观与自然和谐相融,相映成趣。

         如同一柄圆满温润的如意,中国馆环抱山水,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国际馆撑起94把象牙白钢“花伞”绚烂绽放,置身其间,仿佛倘佯在美妙花海之中;生活体验馆屋顶高低起伏,街巷交错纵横,如同一片开放的乡镇聚落;植物馆建筑像是“升起的地平面”,以植物根系为灵感,象征植物隐藏于地下的强大生命力。

         在妫汭湖景区,妫汭剧场则宛如一只彩蝶流连于山水间,呈现一幅“永宁高阁揽盛景,天田妫汭蝶飞舞”的美丽画卷。

         “北京世园会将展现林中万物、山水自然,其中的场馆建筑也应该充分与园艺互动,而非彰显自我。”中国馆设计人员黎靓介绍,中国馆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但考虑到场馆体量过大容易破坏山水意境,因此,主要展厅最终采用更为轻盈通透的半环形布局,建筑体量也仅有约7000平方米,其余的巧妙设计为梯田、水院等建筑形式。

         远山近水、果树麦田、街巷纵横、房舍人家。在生活体验馆,一条南北走向的柳荫路穿过场地,几十棵11年树龄、高约15米的旱柳没有为建筑“让路”,而是成为设计师的重点保护对象。

         “我们把道路拓宽,场地标高降低,利用各种方法让它们很好地存活下来,并且与建筑群融为一体。”生活体验馆设计师史倩说,与玻璃幕墙相呼应,观众在午后可感受到树影婆娑的自然之美。青砖、石笼、夯土、松木板间隔搭配的外墙,有返璞归真的意趣。

         绿色低碳打造生态示范

         “北京世园会犹如中国通向世界的一扇绿色之窗,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生态之美,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落实生态优先理念的决心与行动。”在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看来,虽然各国的园艺设计理念不同,植物构成各异,但贯穿不变的是大家对绿色生活和美丽家园的共同追求。

         漫步园区,绿色低碳的设计无处不在,生态优先的观念落实在每一个细节。这里不仅是全球园艺资源的生动展示区,也是先进建筑科技的集中承载地。

         “每一把‘花伞’都融入了科技成分。”据介绍,在国际馆每把“花伞”都是一道防水屏障,“花伞”柱内设有雨水管,落到“花伞”及屋面天窗上的雨水,由金属屋面系统汇入屋面天沟系统,再由天沟排入立柱内的雨水管,向下排出。部分“花伞”上还设置有光伏膜,使国际馆具备光伏发电、夜间照明等多种功能。

         中国馆的下沉庭院也是天然的雨水收集系统。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还可经梯田绿地渗透、粗过滤后,进入地下的雨水收集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形成生态微循环。可以说,在园区内,每一滴水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珍视。

         对大型公共建筑来说,空调往往是耗能大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们在中国馆采用了“地道风”技术,外面的空气通过新风吹入室内前,会先在土壤里“过”一遍,好比让空气先在冬暖夏凉的地窖里待一会儿,最后再吹到室内,空调开启的时间大幅缩短。为了保证空气在地下管道中依然保持新鲜,设计师没有使用传统的水泥管道,而是在雄安新区找到了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材料。

         世园会不是“一锤子买卖”,永续使用是规划设计的初衷之一。会后,中国馆可转型为国家级生态博物馆,园区转型为区域性大型生态公园,模块化的生活体验馆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灵活调整,带动多产业发展。

         田园起松音,如意山水间。高阁临妫水,平湖映天田。如今,园区已由场馆建设进入到布展转型阶段,如画山水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将共同向世人展现“长城脚下世园会”的百态千姿。

         2016年9月29日

         园区开工仪式,土方工程

         率先开展施工建设

         2017年2月底

         园林绿化工程陆续开工

         2017年8月

         植物馆、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陆续开工

         2018年1月4日

         生活验馆钢结构封顶

         2018年1月10日

         中国馆结构封顶,转入二次结构、幕墙、精装修施工等阶段

         2018年3月30日

         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展园陆续开建

         2018年5月

         植物馆完成主体钢结构

         2018年8月14日

         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进场施工

         2018年10月19日

         国际馆花伞全部吊装完成

         2018年11月16日

         永宁阁外饰面正式亮相

         2019年2月10日

         妫汭剧场大舞台结构完成

                  
    上一篇: 成都新津县以全域旅游为路径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下一篇: 省绿化委员会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主办单位: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高速中央广场A座1203室 联系电话:0551-65606058 QQ:2897565681 邮箱:ahfjyl@126.com(投稿)
         
    | Copyright Right©2008-2014 Ningzhi.Net Powered | By:Nzcms v4.8.11 | 2904 |